終宋

怪誕的表哥

歷史軍事

這是壹間牢房,關了三個人。
壹縷微光從高墻上的小小氣窗透進來,昏暗中,能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壹百四十章 坐以待斃

終宋 by 怪誕的表哥

2023-12-24 21:57

  賀蘭山像是壹道天然的屏障,削弱了從西北來的寒流、阻截了騰格裏沙漠的東侵,另壹方面,它也阻隔了東南來的潮濕的季風。
  它東面的山坡陡峭,峰巒重疊,崖谷險峻,俯瞰著黃河河套。西坡側十分平緩,自然地與阿拉善平原交融。
  李瑕很希望能回到賀蘭山再面對忽必烈。
  他幾乎已經能用望筒望到賀蘭山主峰上的皚皚白雪。
  但悠長的號角已經響起,戰場就在離賀蘭山還有七十余裏的地方。
  地勢並不太好。
  李瑕所在的是西面。忽必烈搶占了地勢更高的東面,居高臨下,同時南面也有三萬元軍,對唐軍形成了夾角之勢。
  當然,李瑕也可以選擇向西進、或向北逃。但他沒有,因為大軍行進很難加快,越逃越沒有補給,士氣越弱。
  於是他選擇紮營駐守,用李曾伯守哈圖山的笨辦法。
  荒唐的是,在對陣忙哥剌那壹戰中,他與楊奔完全是蒙古騎兵的打法,通過不斷地拉扯將敵人的陣線擾亂,再直沖敵人的主陣,當時他們麾下大部分都是漢人騎兵;反而現在有了五萬草原騎兵了,他們卻不敢再那樣打。
  因為精騎遊走的戰術需要的是如臂指使的指揮。
  鴉兵撒星陣不是壹撒開就如豆子壹般亂滾不管了,而是所有人能壹下散開,還能壹下聚合。需要將領與騎兵之間互相熟悉、信任。
  簡而言之,越花哨的戰術越需要磨合。
  當麾下的兵馬沒有磨合,又碰到最強大的敵人……李瑕幹脆連上馬作戰都不願,在平原上打起了陣地戰。
  “快!把所有的鐵蒺藜灑開!”
  士卒們奔跑在雪地裏,手裏提著布袋,很快就將已經為數不多的鐵蒺藜鋪完,之後便是現削的木蒺藜。
  再往後依舊是陷馬溝,以及低矮的土墻。
  積雪下的土還凍得硬梆梆,十分難鏟。
  更讓人不安的是,有許多士卒交頭接耳。
  “把力氣花在挖土上,喜歡種地的漢人才會用這樣的笨辦法打仗。”
  “在草原上作戰,我們不會這樣困守在壹個地方,應該趁馬匹還肥壯的時候,馬上逃開。”
  “我們難道要守在這裏等到草料吃完,被活活餓死嗎?”
  “……”
  若說李瑕帶著騎兵到漠北打仗,已改變了他的士卒很多的習慣,但遊牧民與農耕民在觀念上的巨大區別此時才呈現出來。
  大蒙古國能興起,因為它的每壹個牧民都可以是戰士,不需要經過訓練就能組成強大的軍隊。但另壹方面,這些牧民是散漫的、自由的,要指揮他們,僅僅靠他們對英雄的崇拜還不夠,還要有足夠的戰利品。
  李瑕必須激勵他們。
  他告訴他們,他的舉國之兵很快就能抵達戰場,到時候,他們需要反過來包圍忽必烈。
  現在應該保存馬匹的體力,而消耗元軍的士氣。
  也就是這樣的理由,才使得牧民們願意將那被積雪凍住的土地掘開。
  他們像要在荒野上興建壹座城池。
  探馬不斷回奔。
  “報!元軍已到二十裏外。”
  “傳命下去,全軍用飯。”
  “報!元軍已到十裏外。”
  “列陣!”
  “盾牌架起來!”
  雜而不亂的營地上,唐軍士卒不停地奔走,教著新附的士卒如何打壹場艱苦的求生之戰。
  在遊牧民看來,這樣躲在蒺藜、壕溝、土墻、盾牌後是懦弱。但事實上,農耕民不會壹轉身就逃,他們習慣於堅守自己的土地,壹代壹代把血灑在自己的土地上,守住自己的文明。
  這是真正的頑強。
  “盾牌不夠的,把馬鞍架起來,把鐵架也架起來!凡是可以保護妳們不被射傷,不被撞擊的東西都可以!”
  “長矛準備!”
  “這壹戰很簡單,元軍放箭我們就躲,收了他們的箭矢。他們要沖上來了我們就捅他們!”
  “老子告訴妳們!我們的大軍馬上就要到了,忽必烈慌了,妳們只要守上幾天,他們自然就會敗了。”
  “我們的陛下還沒敗過!”
  “……”
  這些人說到做到,既然說了凡是可以做為盾牌的東西都可以架起來,很快,忙哥剌、野日罕等被俘虜的貴族們便被綁在長桿上掛起。
  “啊!”野日罕的喊叫聲傳開,給這戰場添了幾分奇怪的氣氛。
  “咚!”
  壹面牛皮制成的大鼓被錘響。
  “咚!”
  而遠處已響起了如雷的馬蹄聲,元軍殺到了近處。
  ……
  臨時搭建的望臺上,李瑕持著望筒,鎖定了忽必烈那桿九斿白纛。
  “幼稚了。”他喃喃道:“把大纛造得那麽大,妳就能成為真的大汗嗎?”
  這是他與忽必烈距離最近的壹次。
  可以想見,鄂州之戰時,賈似道離忽必烈絕對沒有這麽近。
  鄂州之戰,忽必烈攻城兩三個月,如今李瑕的營地遠遠沒有鄂州城那麽堅固,但他估計自己需要守二十余日就足夠了。
  廉希憲是十二月初抵達青銅峽的,且與李瑕、李曾伯深有默契。
  那麽,當他發現忽必烈的主力忽然向西北移動,必然會通知關中增援,那大概在正月之後,第壹批的援軍就能抵達,之後十日間若能擊敗忽必烈的留守兵力,那十日間即可抵達賀蘭山。
  當然,這只是最理想的情況。
  今天是忽必烈展開攻勢的第壹天,時間已經到了午後,元軍顯然不能破營,先展開試探性的攻勢,應該會主攻東面,因為那裏是忙哥剌的所在的地方。
  望筒壹移,果然如此。
  由史天澤負責主攻東面,元軍放箭刻意壓低了些,避免讓箭矢射到忙哥剌。
  箭矢“叮叮當當”地落在唐軍的盾牌上,只第壹輪,史天澤便意識到這樣的射箭意義不大了,下令士卒們下馬步戰,推舉著盾牌向前。
  有人慘叫著倒在地上,擡起血淋淋的腳,卻是腳底板上已插了壹枚蒺藜。
  元軍又減緩了攻勢,開始清掃地面的積雪,唐軍便趁機放箭……打得十分乏悶。
  但這也是史天澤的耐心之處,他遇到壹團亂麻又剪不開的時候,會慢慢地將其理開。
  李瑕望筒移開,又望向其它幾個方向的戰場,趁著這短暫的攻防前期盡量多地做出分析。
  就在他在望臺上站著的這段時間內,營地外已經染上了越來越多的紅色鮮血。
  死掉的人說多也多,說少也少。
  李瑕看了壹會,下令讓楊奔、術真伯各領兩千騎兵上馬,準備作戰。
  這個時候,術真伯還有壹點不解。
  之後,時間壹點壹點過去,日頭逐漸偏西。也許是這種乏悶的戰鬥讓忽必烈大失所望,也許是忽必烈已經看懂了李瑕的防守,這日才到黃昏,忽必烈便鳴金收兵。
  元軍開始緩緩向後撤退。
  李瑕立即下令,命楊奔、術真伯率騎兵出營,追殺史天澤所部。
  平時的軍令都是短促簡潔,今日李瑕卻是莫名多說了壹句。
  “妳們去追壹段,好去好回。”
  因史天澤麾下這壹部兵馬在攻營時下了戰馬,此時士卒們正扛著同袍的屍體,已經收集來的唐軍的箭矢、鐵蒺藜等物在撤退。
  馬蹄聲壹起,這些沒騎馬的步卒便有些慌,不少人紛紛拋下手中的屍體與物件便逃。
  楊奔是負責從左翼追擊元軍,術真伯則是負責右翼。
  術真伯策馬奔在陣中,依舊是不解李瑕為何要派自己出陣。
  他麾下這兩千騎兵是他的怯薛心腹,這個時候他大可以拋下剩下的兵馬不要,就此回歸大元。說實話,李瑕對他也並不器重,他已經能感受到。
  然而,目光所見之處,前方的元軍士卒們拋下壹具具屍體,讓他又有些猶豫起來。
  他本來以為只要李瑕遇到忽必烈,肯定是壹擊即潰的。但至少今天,連那兩萬敗軍都沒有出現太多的混亂。
  更重要的是,他術真伯與蒙哥汗更親近,與蒙哥汗的女兒失鄰公主有婚約,只是前些年因汗位之爭耽誤了。但前幾天聽李曾伯說,忽必烈殺了失鄰。
  這件事,讓術真伯感到了不安,以及悲傷。
  腦子越來越亂,前方忽然響起了號角,是忽必烈派騎兵截殺過來了,元軍顯然早就防備著唐軍這壹手。
  這次面對的是忽必烈,讓人畏懼。但李瑕好像想到了這點,所以說的是“追壹段”。
  與此同時,楊奔也打出了旗號,鳴金收兵,提醒術真伯回營。
  術真伯勒住了戰馬,向東望了壹眼,又轉頭西望。時間緊迫,到了他在李瑕與忽必烈之間做個選擇的時候了。
  腦子裏各種畫面湧起。
  前壹幕是忽必烈在燕京登基,壹眾漢臣山呼“吾皇”,後壹幕又是那日大帳中他請李瑕為大汗。
  這像是要他在皇帝與大汗之間做出選擇,但其實完全不是。
  終於,術真伯猛地壹扯韁繩,大喝道:“勇士們!走!”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