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873章 離軌上路汽車開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2

  昨天的凍雨下過,半夜突然降溫,早上起來感覺十分不適應。
  報紙上寫了要增加衣服,到晌午熱時再把外衣脫掉,不可挺著不穿。
  今日非朔望之日,沒有大朝會,小朝會眾人壹同停止。
  大家來到莊子的廣場上,旁邊擺放鞭炮。
  最顯眼的位置用大紅綢子蓋住壹物,大唐第壹輛後輪驅動六輪蒸汽機汽車登上舞臺。
  欽天監的人又編壹通話,說昨夜觀星,天象如何如何好。
  不曉得他們在哪觀的,昨天晚上有凍雨稀稀拉拉地下著,早上才變晴。
  隨著李隆基講話、剪彩結束,鞭炮聲中紅綢子被掀開,露出長八米壹,寬兩米二,高兩米的蒸汽汽車。
  工匠親自上車操作,點火、加煤、開閥門。
  噗噗噗!嗚~~!轟隆轟隆,汽車運轉起來,橡膠外圈的軲轆似乎沒承受太多的重量。
  與火車壹般,不需要牲畜拉,給水和煤,車自己走。
  司機控制著速度,慢慢繞圈。
  轉兩圈,羽林飛騎開路,往灞橋去,眾人乘馬車跟上。
  抵達橋另壹邊,到寬敞的主路,羽林飛騎快馬吆喝著叫路人、車輛避讓。
  司機調整進排氣角度閥,更多的蒸汽開始做有用功,汽車速度提升。
  伴隨著煙與蒸汽,汽車以每小時二十五公裏多壹點的速度向前沖。
  百姓們紛紛讓到路邊看熱鬧,大家夥咋跑到地上了?不該上鐵軌麽?
  不對,瞧著比在鐵軌上跑的小,小壹大截,往後地上要走這家夥?
  大概十分鐘,蒸汽機汽車降低速度,慢慢轉向,再加速跑回來。
  眼見差百米左右回到出去的位置時,司爐工往外撤火,排氣閥呼呼冒氣。
  百姓往路上湊,看地面,大家夥別把地給壓壞了,還得修。
  “略顯笨重。”魏知古背手繞蒸汽機汽車轉圈看,給出評價,太大。
  李易向工匠點頭示意,工匠們從車上往下搬運東西。
  壹塊塊用來訓練的石鎖被從車的儲物箱中取出來,每塊五十斤,大唐的斤。
  整整二百塊,換成李易時的重量為六點四噸。
  “加滿煤和水,算上自重與載重,可壹次跑出壹百裏,減少載重,按比例增加行駛距離。
  往後再造出來同類蒸汽機汽車,用在京兆府長安通往各縣,壹天跑兩趟。
  用來幫助百姓運輸物資和乘坐,故此做大壹些。
  田中耕地所用的比它小兩圈,長不到十尺、高不足五尺,四個輪子,掛三鏵犁。”
  李易這時給出答案,需要負重跑很遠的得大,耕地的小。
  怕把地給壓實,那樣需要用繩子,蒸汽機汽車不下地,拿長繩子拴犁拉。
  那樣地不好設計,距離太長,蒸汽機車除非進到別的地裏。
  拴繩子的犁與車不是壹體,依舊依靠人來控制方向和深度。
  魏知古頷首,表示明了:“沿途設煤水倉庫,車自己拉太多的煤水,動力用在負重上,如有軌火車。”
  “耕地所用,當以車自身運煤、水到地頭。”姚崇發表看法。
  李旦幾次張嘴,又都閉上,他昨天有被打擊到。
  看書看到後面,發現自己想的那點東西書上有,且更全面。
  無怪乎小易說茶葉的事情,分明在開導自己,往後可不能隨便說話。
  好在是小易,他不會嘲笑。
  “李東主,這家夥日後在地上跑?”圍觀的百姓喊。
  李易看壹眼郭子儀,郭子儀點頭。
  “讓過來,不怕。”李易也喊,突然遇到的百姓,理論上不存在預謀刺殺的可能。
  身都未搜,羽林飛騎壹人壹個領百姓到近前。
  百姓把袖子挽上,雙手手心向上平端著放在身前,似乎這樣能夠證明自己不會傷害到別人。
  “放下手,天冷,袖子擼下來。”李易上前,幫忙拽袖子。
  百姓又激動又感動,李東主信任自己。
  等眾人情緒穩定,李易大聲說:“年底前,京兆府從長安到各縣,每天跑兩趟大的地上走的車。
  諸位往來其間,可花少許錢乘坐。具體錢數,會印在報紙上。
  比起乘馬車和船,速度快、載重多,只會便宜不會貴。
  另明年夏天前,京兆府各縣通蒸汽機汽車,縣中往來更便捷。”
  “好哦!冬天坐爬犁冷,夏天在船上逆流慢。”壹個百姓相信李易說的便宜。
  “李東主,它能下地不?”家裏有地的百姓心思活絡,想到用大家夥耕地。
  旁邊擺著大堆的石鎖,證明它有勁,比牛力氣大很多。
  “比牛馬貴,速度快,可深耕,種新秈稻的給補貼,用來快速打稻茬,搶種。”
  李易先提醒,價錢高,自己考慮是否劃算。
  認為不值得,繼續租牲口,或自己家的牲口去耕地、耙地。
  “報紙上寫出來,我回去琢磨,耕壹下叫大家瞧瞧。山地上不去,還要用牲口,反正我是不拉犁,又累又慢。”
  有人力拉犁的百姓不想回到過去的日子,好心酸。
  與百姓交流壹番,隊伍回莊子,蒸汽機汽車繼續跑,不裝石鎖。
  遇到路上走的百姓,邀請百姓上車,跑城東和城西,在城南的路上。
  不到中午的時候,整個長安的百姓都知道了。
  李東主把鐵軌上的東西搬下來,地面能跑。
  凍冰下雪的時候,往來長安就坐這種車,說是壹天兩趟,看跑那麽快,估摸四趟都行。
  ……
  “剛柔,此車易造?”張九齡吃過午飯,找李易說話。
  “第壹輛最難,之後輕松。”李易端來果盤。
  “本錢可高?”張九齡看看果盤中洗好的沙果,皺眉頭、抿嘴、咽口水,未吃先酸。
  “看使用周期、煤水費用,制造過程,俱為人工成本。
  大車增加裝貨與乘坐的位置,按照我給出的票價,五年回本。
  在京兆府如此,換到其他地方,十年回本,中間有維修。
  別處想用,先修好路,只能通行蒸汽機汽車寬度的路不夠,至少有三丈寬。
  路修好,我可以用到壞不回本,當作補貼地方。”
  李易把張九齡後面要說的話給說出來,妳惦記妳的家鄉,我可以用船運到海邊,從那邊走陸路近。
  路妳得修,妳原來修的路得拓寬,不然跑不了蒸汽機汽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