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303章 爭鬥不休為民官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李易在納悶,另壹邊的崔日用等官員卻被觸動了。
  這首曲子他們沒聽過,換別人唱,他們可以指責什麽不遵常規。
  不過南曲‘大家’唱出來,代表的是壹種新風氣。
  何況這曲子確實很好聽,第壹次聽就覺得有種力量。
  再聽歌詞,簡直唱到自己心裏去了。
  尤其是女子們唱的‘愛妳恨妳,問君知否,似大江壹發不收。’道盡了女子的那種纏綿幽怨。
  為什麽又突然就‘轉千彎,轉千灘,亦未平復此中爭鬥’?
  “這曲子是在說壹個什麽事情吧?爭鬥、爭鬥,有男有女,有愛有恨,停不住也難以休。”
  有官員從歌詞和曲子裏感受到了這種東西。
  “是呀,給人壹種無奈,必須要前行,沒有退路,怎麽可有這等歌曲?”另有人附和。
  “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差不多是吧諸位?”壹個侍郎開口。
  “滄海壹聲笑麽?李東主果然大才。”
  “無怪乎馨研等‘大家’跑到此處躲著,哪裏是躲,分明是又學了許多新東西。”
  “我若有這等才情,我壹天換壹個‘大家’的地方留宿。”
  “所以妳也只能想著留宿,卻留不得。”
  “趕緊把那四十二個人記住,科舉考試,不能漏了。”
  “想想就覺得可笑,前年李東主去找人的時候,那些人多麽傲氣呀,只這四十二個人願意打掃家畜糞便。”
  “聽聞李東主自己也收拾糞便,而且還下地種田。”
  “故此才有那麽多利民的好東西,李東主是吃過苦的人啊。”
  “這等被李東主教出來的人當上官,我們也放心,然否?”
  “然!好官!”
  吏部的官員壹頓吹捧,順便找理由錄取四十二個人。
  必須要說明,不是因為每個人身邊放著的壹個箱子的緣故。
  箱子裏的東西在長安早就知道了。
  無非是香皂、衛生巾、花露水、甘油、打火機、醬油、腐乳,等等什麽的阿堵之物。
  偶們是吏部官員,偶們有骨氣的,絕對不是因為誰送了啥玩意就在科舉上給開口子,不是!
  是的,確實不是,光送東西不行,關鍵是人家上面有人。
  有人已經偷偷看過箱子裏的東西,滿意,壹年的俸祿買不來,關鍵有的東西沒處買。
  至於蔬菜,旁邊有筐,說是壹會兒自己進大棚裏摘,想吃什麽摘什麽。
  用小筐摘,然後放到大筐裏,會有人幫忙送回去。
  崔日用這個尚書都表示服了,明明有那麽大的靠山,還依舊送東西。
  事情辦得叫人心裏舒服,若這等情況還不把四十二個人給選好名次,那麽自己被收拾也就不冤枉了。
  他承認,李易把事情辦得太明白了,帶著上面的門路,還有實際的好處。
  同時四十二個學子並不差。
  再要是往下卡,那屬於對李易有意見。
  卡下去壹個人簡單,再想提上來絕對沒有機會,因為自己會被弄下去。
  通俗說就是好處給了、面子給了,後臺說了,妳不辦事,那就辦妳。
  崔日用頭壹次遇到這種‘攻勢’,再想想武功縣窯買不到新釉的事情,他覺得四十二個學子,至少應該有壹個進壹甲。
  至於甲等第壹,那確實要看才華。
  李東主,不是我不幫妳,妳莊子上的學子,若才華真不夠,我不敢給第壹啊。
  “易弟,買了武功縣的窯,還能忙得過來?”李隆基這邊說起正經的事情。
  武功縣在長安城西邊,壹百余裏的地方,那裏有陵,隋煬帝的陵,以及唐高祖的陵。
  估計是覺得那裏的風水好,其他的還有姜嫄墓、教稼臺……
  屬於壹個歷史文化氣息比較濃郁的地方,派去的皇親國戚,到現在還未把商人交稅的事情辦明白。
  其他縣差不多的情況,不知道怎麽收稅,張不開嘴。
  據說是天天聯系商人們,讓商人們同意,沒啥效果。
  捐款商人答應,壹個個拿到了捐款,在修路、幫百姓修葺房子。
  皇親國戚們已經很努力了,至少比縣令都厲害,不過依舊難以讓李隆基滿意。
  要錢,修路修房子能拿來錢?捐款的錢不能收到國庫。
  李易正在查資料,查武功縣他那時的資料,看有什麽東西。
  辣椒這個不行,那時的有,現在沒有。
  豐水期的時候水利資源豐富,枯水期差很多。
  藥材、樹木、小動物,都很多,藥材好壹些,樹木使勁砍不行,何況有的不能砍,有陵。
  第壹產業也就是農牧業壹直不行,第二產業工業,現在沒有像樣的,窯算壹個。
  至於第三產業旅遊業,誰會願意往那跑?長安難道不好?
  “易弟,妳要去武功縣呆壹段時日?”李成器見李易走神,跟著問壹聲。
  “啊?啊,不,派些個人過去。借著窯的存在,優化壹些當地的產業結構,讓更多的人動起來。”
  李易有了壹些想法,準備先試壹下。
  “當地人不會聽吧?”李隆基居然聽懂了‘優化產業結構’的意思。
  “沒有好處當然不會聽,農業不能放,當地並不是所有人都種田,總有人找不到好活。”
  李易皺著眉頭說,武功縣和莊子不壹樣,考驗他行政能力的時刻到了。
  他並不想只管壹個窯,窯,僅僅是個突破口。
  王皇後聽了說道:“幫他們,還要給他們好處?”
  “好處是他們自己幹活所得,我只是給個保證。保證他們照著做了之後拿不到那些錢,缺的我給補上。”
  李易說到百姓的小農意識,妳讓我幹活行,我要是沒賺到錢,壹年的收入就沒了。
  他接著說:“這時就看官員的魄力和對當地情況把握的能力。
  官員自己心中沒底,出個主意就讓百姓去做。
  幹得好了是官員的政績,沒幹好,官員壹看不行,拍拍屁股走人。
  新的官員過來,什麽也別想讓百姓幹,百姓壹年損失巨大,再來壹次便徹底家破人亡。”
  “對,有的地方官就瞎弄,不該修水利的地方非要修,修到壹半發現不行,又停。”
  李隆基使勁壹拍手,說出個例子。
  大唐有不少,官員考評降等,弄到更差的地方去。
  當地的百姓還是吃虧了,殺了官員能補上百姓的錢?
  “故此,等窯的事情結束,真把武功縣的窯拿到手,我會派人去詳細調查。”
  李易說出後續,首先窯必須到手,對方說什麽都不讓,他沒辦法。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