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833章 接連收獲壯士還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2

  新的葵花籽潮濕,李易挑大的磕壹個,看看仁,比較滿意。
  “能吃就先吃,其他的晾曬,幹了之後用簸箕,或者放風車裏吹。”
  李易吃幾個,嫌費勁,葵花籽不幹,磕著太軟。
  拿指甲摳是最好的,但他沒留指甲。
  永穆公主和小蘭抓著磕,蹭的手和嘴角都是絨毛。
  吃了壹把,永穆公主看看小蘭嘴的樣子,不吃了:“李郎,怎麽處理可以沒有這個絨毛?”
  “煮,加上調料煮,想五香的豆子那樣做,然後再烘幹。
  直接炒,炒完了還是有黑的東西在上面,其實煮也有,就是相對少。”
  李易對葵花籽沒啥好辦法,除非不磕,直接用設備脫粒,那個幹凈。
  只是瓜子不磕,吃什麽瓜子啊?樂趣就在於哢嚓哢嚓磕,包括西瓜籽、南瓜籽。
  “咱們種南瓜,那個籽也挺好吃的,能夠當藥用,以膳為主。”
  李易想到南瓜籽,發現又多了個零嘴兒。
  ……
  政事堂中,姚崇等人也在,他們最近沒有大的案子要處理,略微清閑。
  他們在喝茶水、磕瓜子,西瓜的籽。
  現在西瓜朝兩極化培育,籽大籽多的單獨種,再選裏面籽多籽大的。
  另壹條分支則是籽小籽少瓜甜、瓜大。
  還有各種雜交,看看能不能長出來神奇的東西。
  司農寺壹直負責這樣的事情,許多年前便開始。
  現在資金多,他們逮到啥都想嫁接、雜交,萬壹發現壹種好東西,利國利民。
  說好了的,出成績就記載成他們,誰管的、誰操作的,放到壹本書裏,印出很多,叫以後的人知道。
  “喝酒還是鹽霜小土豆好,醋溜的土豆吃著略微硬,口感差。”蘇颋在評價菜。
  “醋溜的好吃,脆脆的,汁多的那個太軟,適合牙口不好的人吃。”畢構持反對意見。
  “要我說,還是土豆泥最好,尤其在吃過水飯的時候,放上蔥花和雞蛋醬,比鹽水豆子香。”柳沖有自己的想法。
  大家妳壹言我壹語地討論起菜應該怎麽做才對,主要目的為了緩解今天受到沖擊後的心情。
  從海外帶回來的物種開始收獲,畝產壹個比壹個高。
  原來拿土豆與水稻、小麥比,後來明白,土豆要跟蔬菜去比。
  “後突厥的五千精銳騎兵給咱們提供了機會,明年在草原上種,那裏的百姓再不用擔心吃不飽飯。”
  心情放松後,宋璟說正事,由李易推動,整個大唐得利,李易的功勞大過天,無所謂了。
  “小易說要先賣給夷商,騙壹部分錢。”畢構提起前些日子和李易說過的話。
  “賣給夷商,大唐百姓種什麽?”姚崇顯得不高興。
  “賣壹點,比如壹粒種子多少錢,珍貴的種子小易說按粒數。
  賣完夷商,大唐百姓論斤稱,不指望拿種子賺百姓的錢。
  百姓的物產高,大唐不種地的百姓就有便宜的東西吃。”
  畢構解釋,賣少許,用來種的,回去自己慢慢種,越種越多。
  蘇颋喝口茶水,放下杯子:“今年李易還要繼續種,到明年能出多少種子?想來無法推廣出去。”
  “在草原種的可以是種子,別處找不到大面積的閑置土地。
  草原要提前翻耕,曬地,等著要種了再熟地,來不及。
  今天冬天把後突厥趕遠遠,其他的部族歸順大唐,正好令他們翻耕。”
  張九齡盤算來年開春,不等草長出來,先耕地,到夏天看看地怎麽樣。
  這點所有人皆贊同,草原的土地太多了,草能長起來壹人高,說明土地肥沃。
  別的時候沒人在草原翻耕,怕打仗,種地的人手差太多,都在準備戰鬥。
  “河北道的土地亦不錯,沒了奚族、契丹犯邊之憂,應大量種植麥子。
  別處有的百姓田少,允許他們遷徙,租賃給他們牲畜、農具、種子。
  等收獲後慢慢還,免除他們的租庸調。
  他們種出來的直接賣了換錢,稅都可以前幾年不收。”
  畢構變大方了,不盯著田裏的那點錢,反正種完、養殖完,要出售,整個大唐受益。
  修黃河大橋的目的便在於方便運輸,把河北道的糧食運過橋,走鐵路。
  等蒸汽機船多,夏天運輸又快又省錢。
  在那之前,漕船依舊要作為運輸主力。
  眾人說著,發現有種莫名的輕松感,茶水喝著嘴裏甜,還有壹點點鹹味兒,沒錯,絕對不是吃五香瓜子吃的。
  ……
  在新物種持續收獲的時候,轟隆轟隆的火車又壹次抵達長安車站。
  與前幾天不同的是,運來的並非貨物,是人。
  海軍們站在火車的車廂裏被送到長安,沒有載客車廂,正造著。
  他們可以坐在車廂裏,坐下看不到外面,當然,站著也看不到。
  故此他們在裏面放木頭凳子,說站累了正好坐凳子,實則踩在凳子上望外瞅。
  大唐的火車車廂沒有李易那時的高,海軍們凳子也不高,手扒著車廂邊緣。
  他們不怕輕微的晃動,再晃能比船上還厲害?
  晚上的時候什麽都看不到,周圍壹片漆黑,見不到路燈和人家的燈光。
  天蒙蒙亮,有人了,還有田地和山。
  走在路上的百姓也好奇地看著火車車廂上面露出來的腦袋,很詭異。
  路過藍田縣的時候,第壹次來的水軍知道了自己的家鄉有多窮。
  家鄉蓋了新房子,還是差藍田縣壹大截。
  等抵達長安,長安的繁華讓他們感覺來到了夢中壹般。
  李隆基壹眾人等在站臺,早飯在站臺上吃的,眼下在喝茶水磕葵花籽。
  壹片哢嚓聲中,有人不會捏著磕,幹脆把葵花籽扔嘴裏,舌頭調整位置,用大牙咬,再把皮吐出來。
  煮的葵花籽,之後用轉爐烘幹,放了大料和鹽,整個扔嘴裏的吃法,越吃越鹹。
  “噗!噗!小易,下次做的時候少放鹽。”
  畢構屬於不會磕的,他把皮吐到竹子編的小簍裏。
  “下回幹炒,放壹點鹽,大粒鹽。老畢妳要學會用手捏著磕,放心,妳那牙是後鑲的,磕出缺口我給妳換。”
  李易沒磕瓜子,怕嘴幹,喝太多的水。
  他不嫌天熱,烤了地瓜跟永穆公主、小蘭、尺帶珠丹、金城公主壹同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