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728章 將來放飛鋪路途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嘎嘎,嘎嘎,嘎嘎哈,嘎嘎哈……”
  剛吃過晌午飯的李易看著壹群跟他喊的大鸚鵡發呆。
  “易弟,這是鸚鵡。”李成器站在旁邊壹起看。
  “大哥我知道,這叫大緋胸鸚鵡,壹尺左右的高度,都是成年的了,不好教說話。它們為什麽要在這裏出現?”
  李易看著叫個不停的大鸚鵡們,問出了和童村正同樣的疑惑。
  大緋胸鸚鵡天太冷了活不下去,從哪跑來的?
  “沒下雪的時候天還是有點暖和的。突然下雪,按理說它們會被凍死,正好遇到了童家村的人沒關小屋的門。”
  李成器分析著,大鸚鵡怎麽來的,醉仙居的人已經說過。
  李易抓了把松子,往籠子中放。
  制作了十二個籠子,看大緋胸鸚鵡嘴的顏色,可以分辨出公母。
  正好是八只公的和八只母的,十二個籠子對應著大籠子,鸚鵡們自己選擇。
  壹對兒壹對兒的,然後七對在壹個籠子中,另壹只雌的自己鉆壹個籠子。
  雄的那只想進別‘人’的籠子,被裏面的大鸚鵡給趕出來。
  它轉壹圈,最後決定進單獨的雌的那只的籠子,結果雌的也趕它。
  於是十六只大鸚鵡占據了九個籠子,剩下三個籠子沒‘人’去。
  “唉!”李易嘆口氣,他估計路上至少死了兩只鸚鵡。
  然後才多出來壹雄壹雌,雄的不怎麽傷心,說不定是它的那個雌的死得早。
  另壹只雌的比較難過,所以自己呆在籠子中。
  松子餵進去,大鸚鵡們開始哢嚓哢嚓吃。
  李易的松子沒開口,需要用鉗子夾,大鸚鵡們無所謂,自己用嘴和爪子幫忙吃。
  可以直接用嘴找到位置咬開的就直接咬,找不好位置的,伸出個爪子抓住松子調整位置。
  李易想了想,把兩個單獨的大緋胸鸚鵡的籠子調整下位置。
  兩個籠子放食盒和水槽的地方對到壹起,這樣兩只大鸚鵡吃的時候會挨得近壹點。
  “養在籠子中不行,要有壹個大籠子,然後小的是巢,周圍封閉上,留出個能進出的孔。”
  李易沒養過大緋胸鸚鵡,別的鸚鵡他也沒養過。
  但他可以查,查到了資料照著操作。
  打造盒子和大籠子是小活兒,扔到木工工坊中,用不上半個時辰,像兩間房子那麽大得籠子被制作好。
  裏面有高低起伏的橫桿,還有豎著的、上面像攀巖的凹槽和凸起。
  大緋胸鸚鵡喜歡用爪子和嘴去爬東西,飛的時候說是高度低、速度慢。
  李易看了看:“還得制作小籠子,壹個小籠子放壹個巢,小籠子和大籠子鏈接。
  小籠子也要有個洞,方便鸚鵡進到大籠子中,它們屬於壹個群。”
  晚飯前,小籠子也制作好了,把巢放進去,食槽和水槽放在小籠子中。
  大籠子下面是地暖,籠子中溫度保持在十五六度左右。
  “行了,先這樣,餵好吃的東西,核桃仁、大米、小米、麥子、大棚櫻桃、松子、梨、栗子。”
  李易看著籠子中的大鸚鵡鉆來鉆去適應新家,去食堂吃飯。
  李成器走著的時候壹直扭頭看鸚鵡們,問:“吃好的東西,它們可以放出去?”
  “不人為訓練的話,需要更大的場地,外面有籠子,用漁網也行。
  然後讓它們出去飛,由於外面天冷,它們飛壹會兒要回來。
  等它們習慣了之後,再單獨放飛壹只雌的或雄的,放到野外去,隨便飛。
  天冷加上另壹半在家,單獨飛出去的會回來,次數多了,兩只全放。”
  李易不在乎大範圍的籠子成本,現在的都大了,不好教說話,以後還有小的。
  李成器明白了:“冬天放完了,到春天,它們已經習慣有個家,主要是家裏的飯菜好吃,就可以敞開籠子,讓它們自由飛翔。”
  “其實飛走也無所謂,大的飛走,小的留下。到明年春天的時候它們會繁殖。
  外面天冷,窩中暖和,它們就下蛋,接著孵化,小鳥出來,它們想走也走不了。”
  李易早有打算,大的有野外生存能力,飛走了也就飛走了。
  小的從小在壹個地方,想遷徙,必須保證其他地方的食物更適合。
  壹批壹批養,總有能夠留下的。
  即便是飛走很長時間的,說不定又想起有個地方可以隨便吃松子,再回來。
  李成器向往地說道:“將來壹大群漂亮的鸚鵡在天上飛來飛去,看著美。”
  “鴿子才最容易養,放在外面,大家可以用面包渣餵,顯得和諧。”
  李易在好多個廣場上餵過鴿子,還在現在沒有人的大洋洲的地方餵過海鷗。
  他喜歡那種感覺,就是收拾糞便比較費勁。
  晚上飯,兩個人吃餃子,喝壹束子白酒,加上兩樣小菜。
  宮女太監們吃火鍋,紅油壹層,吃完,紅油舍不得扔,繼續用。
  李易也沒辦法,口水油是不好,現在就這個條件,吃壹頓,那麽多的油和調料就扔,莊戶不幹。
  吃完火鍋的湯,莊戶們會用來下面條、米線、米粉,然後連著湯吃光。
  “今年的冬天比去年又好上許多,別處不清楚,京兆府的百姓買東西的增加了。”
  李成器有衣盟和工盟,從訂單上有直接反映。
  冬天衣盟的衣服賣得多,工盟接了單子去給幹活。
  換新家具了、修煙囪了、打首飾了……
  沒錢自然不會有這麽大的量,百姓們趕在過年之前給自己和家中增添東西。
  “物資流通越快,人們越富裕,不然許多東西賣不出去,爛掉。需要的人只能買高價,又買不起。”
  李易說著想起他那個時候的情況。
  之前大家窮,後來國家使勁修路,各種修,拼了命地修。
  然後突然物流公司就出來了,接著是網絡銷售平臺。
  想買什麽都能買到,改變了銷售模式,迫使店鋪轉型。
  有的店鋪成了網上商品的庫存和銷售點,有的提高了層次。
  現在同樣需要,即使沒有網絡。
  商人們會懂得把什麽貨物運過來和運出去。
  李成器不知道網絡,卻感受到了修路的好處。
  “今年冬天,咱們從登州那邊的冷凍海產品會源源不斷運過來,估計有商人要跟我們學。”
  “想學,他們還要組織人手去捕魚,當地的漁民日子好過了,咱們都是水軍,只有加工的時候用當地人。”
  李易不在乎別人學,從登州到洛陽的路,就要好好修壹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