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48章 此時搞事才傻缺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1

  駛遠縣到廣州府治所南海縣的壹段路上,百姓們帶著幹糧和工具在慢悠悠修路。
  “快幹,別偷懶,我晏氏出錢修路。”晏氏家族中的壹個二十多歲的人騎在馬上催百姓賣力氣。
  “哪裏出錢了?我們自己帶飯和工具,妳錢出在什麽地方?”
  有人嘟囔,繼續有氣無力地揮動手上的工具挖土。
  他使用的是竹子制作的竹銑,實在是買不起鐵鍬。
  其他人多數帶著竹筐,把石頭和土裝進去,背著來到要修的路上倒下。
  有幾個拿著種地鐵鐝頭過來,別人像看傻子壹樣看他們。
  工具用壞了,指望別人給妳修?刨地和刨路不同,路更硬。
  鐵器的工藝並不好,工作面容易斷,連接的插口也會被豁開,倒是竹竿子的長柄壞了無所謂。
  本地的竹子多,壹般會選細的老竹子制作長柄。
  有時鐵器壞了,竹竿還沒出問題。
  按照規矩,百姓壹年就出二十天的義務,縣裏的百姓想把這個日子挨過去。
  過了二十天,再想讓幹活,需要按天給錢。
  現在使勁幹活累,累吃得就多,光吃飯沒收入,日子怎麽過?
  晏氏的人心知肚明,想要動用武力打,又不敢,百姓不屬於奴隸,大熱天的修路,還不允許沒有力氣?
  晏解等人在糾結,他們等其他的氏族對張九齡發難。
  碼頭上的貨,太值錢了,每次大唐收走兩成,不,現在改了,三成。
  什麽都不用幹,別人辛苦運過來,直接拿,還挑好的選。
  晏解已經給其他的縣寫信了,廣州十三個有官府冊子錄入的縣。
  他們所在的駛遠縣屬於新唐書中所說的:州縣有名而前所不錄者,或夷狄所自名雲。
  有的沒有錄進去,有的是當地山民自己起個名,比如覃家寨,說是寨,跟壹個大縣的人口差不多。
  駛遠縣的總人口不足壹千五百人,超過五分之壹姓晏。
  這就是地方大族了,其他五分之四的不到的人不可能聯合起來對抗晏氏。
  晏解覺得別的縣的縣令什麽的會忍不住動手,看張九齡怎麽辦?
  廣州東莞縣的縣令就收到了晏解的信,縣令黃綸看壹遍,隨手扔到壹邊。
  “想拿我們當刀使?我東莞縣用想辦法去撈錢?往來的人多,吃喝就不少了,百姓們日子好過,我便有政績。”
  黃綸對晏解鄙視,只知道看朝廷賺錢眼紅,朝廷的錢是妳能占的?
  張九齡從他家開始修,過了大庾嶺,壹直把路連到長江,朝廷和灞水李家莊子出了多少錢?
  好不容易又從那邊連了壹條路到廣州,驛站能走,正在拓寬。
  整個廣州所有的縣也是拿稅錢在修路,路通,又有海貿之利。
  到時候想要什麽錢能少了?妳自己著急,惹事後承諾出錢修路。
  修吧,別人全修好,駛遠縣沒修好,看妳怎麽辦?
  黃綸不急,他所在的東莞縣有碼頭。
  碼頭需要搬運工,夷商和其他地方來的商人要吃飯住宿。
  本地人會制作藤簟、竹席,不過夷商有眼無珠,他們不要。
  這兩樣可是給陛下送的土貢,另外的詹糖香也是土貢,用來治病的藥,夷商倒是願意換。
  詹糖香取材方便,就是制作的時候需要精挑細選,不然做出來的不好。
  這樣百姓不就賺到錢了麽,百姓有錢,征收租子和庸調的時候會足額交納。
  壹說修路,不用百姓自己出錢出糧出工具,還給錢,那二十天的庸也不算,百姓修得很快。
  “衙門如何賺錢呢?”黃綸想到了百姓日子好過,在愉悅的時候又琢磨起自己從哪裏撈錢。
  黃綸本地人,本地姓黃的人多,刺史黃岸是同壹個大姓中的人,沒出五服。
  考科舉考上了明經科,乙第。
  本來想當刺史很難,由於是廣州本地大姓人,就安排到廣州。
  幾年的時間就從參軍的位置上變成了刺史,算是接了宋璟的班。
  之前說要給宋宰輔立遺愛碑,宋宰輔沒答應。
  當有書信往來,過年吃飯的時候,黃岸已提到。
  說宋宰輔告訴這邊,但凡長安灞水李家莊子要辦的事情,要千萬小心,別搞事兒。
  現在妳晏解給我寫信,我怕。
  “來人,去州治所。”黃綸想著,帶上信,找船出門,需要走水路,壹個多時辰才能到。
  不然陸路沒修那麽好,乘車顛死個人啊。
  黃綸到地方的時候正好趕上吃午飯,南海縣作為州府的治所,現在百姓壹天吃三頓飯。
  有時半夜有船到,在碼頭搬運的人還能再吃第四頓。
  百姓對市舶司特別有好感,收稅的錢把碼頭重新修了,停船更方便,活兒更多。
  商人過來,壹起與夷商討價還價,外來的商人願意吃海魚,尤其是新鮮的海魚。
  打漁的人賺錢,還有當地的水果,有的商人會帶壹些本地土特產回去,夷商的東西目前還不夠多。
  如此當地富裕了,制作出來的手工藝品被商人收走,價錢還不低呢。
  張市舶使還教怎麽大量養殖家禽,尤其是鴨子和鵝,並且教怎麽做。
  於是黃綸找到黃岸的時候,大家就準備吃燒鵝。
  鵝已經處理好放在了制作的泥窯中吊著烤,黃岸跟張九齡他們壹起,有遮陽棚。
  阿妹坐在那裏喝冰水,壹手喝水,壹手握著柄陌刀,按照陌刀的形狀打造的,鋼口不是很好。
  周圍是覃水帶來的自己寨子與其他寨子最能打的人,他們用橫刀,就穿個褲子,光腳光膀子。
  沒有甲,別說鎖子甲,普通的皮甲也不用。
  需要戰鬥的時候舉著刀拼,通常會跳起來劈,不在乎自身防禦,以幹掉對方為主。
  他們打仗就這麽打,最喜歡在山裏打,山裏從坡上往下跳力量更大。
  烤爐壹大排,每個烤爐裏就兩只大鵝。
  大鵝不能挨在壹起,挨住了皮粘連,沒有那個脆皮的口感了。
  黃綸看壹眼,大方地走過去:“見過張市舶使、族兄、小覃。”
  “妳咋知道我?”覃水坐在那裏沒動,本地不是長安,她有底氣。
  “都知道了,妳帶著三千人和貨物過來。”黃綸笑笑,又向衛嶽峰點點頭。
  衛嶽峰不值得他關註,但衛嶽峰幫李易賣東西,壹次就賣壹點,也不著急,價錢卻高。
  衛嶽峰站起來回禮:“見過黃明府。”
  “我這有壹封信。”黃綸直接,遞信給黃岸。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