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354章 生活改變追求多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1

  張家村子的新衣服壹律為軍大衣,甭管大人孩子,全穿這個。
  軍大衣本不對外銷售,奈何人家捐的錢多。
  平均每壹個人二百緡的捐款,支援邊關。
  壹戶人家要是有六口,就捐壹千二緡,壹百二十萬錢。
  沒辦法,村子有錢,家家大院子,青石鋪地,黃沙填縫。
  雇人養家禽和牲畜、雇人照看大棚。
  他們自己搞旅遊,第三產業,長安的富戶們願意在村子玩兒,尤其是把孩子扔到村子。
  他們的產業發展,始終由李易管。
  只要不帶外人,他們自己可以進李家莊子。
  好長時間沒見到李易,村民們怪想的。
  被簇擁著,李易等人進村。
  雪依舊在下,村子的路面上只有薄薄的壹層,旁邊放著清理雪的工具,清理雪的人沒見到。
  看村民們的鞋和軍大衣沒遮擋住的壹截褲子,現在他們沒清理雪。
  “找人掃的雪?”李易隨意地問道。
  “是雇的人,我們在家學習,要不就去大棚那裏看看,有遊客過來,我們照看。”村正張肖回答。
  村民們太累的活兒,自己不幹,請人。
  曾經腦袋轉不過這個彎兒,總覺得把錢給別人,不如自己來。
  等到活兒實在太多,要麽就自己幹,少賺很多錢,要麽雇人,收入增加。
  於是下定決心,找人,把錢給別人壹點。
  富余的時間多了,他們就學習,在報紙上學,也到李家莊子借書看。
  只有遊客過來的時候,才由村子裏的人招待,怕別人不夠盡心。
  比如給遊客使臉子,遊客心情不好,以後不來了。
  還有遊客的孩子,沒照顧穩妥,磕了碰了的,誰還放心把孩子扔村子?
  帶壹個孩子半個月,賺的錢比以前壹年的收入還多。
  何況不是壹個人就帶壹個孩子,有時候十多個孩子在壹家裏住。
  “都學什麽了?”李隆基從未打聽過張家村子的具體情況。
  “現在學兒童心理學。”壹個村民給出答案。
  “對,學壹學,方便帶孩子。聞恬有時間也看看,挺有意思。”李易自己抄的書。
  “學著呢。”永穆公主露出兩個酒窩,長睫毛的大眼睛呼扇幾下,瞇起來。
  “這才像個百姓的樣子。”李旦背個手,看村子的布局,心情好。
  他希望整個大唐的百姓都如此,並且覺得自己能夠看到那壹天。
  他的誌向很宏大,至少李易都不敢說這個話,因為李易那時沒達到。
  “東主,我在學作詩。”壹個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激動地跟李易說。
  “詩?”李易頓住,他不知該如何評價對方的行為。
  他所知道的是,這個人以前不識字,窮啊,沒錢讀書。
  現在居然要寫詩了,是否得鼓勵壹下呢?
  “可有詩作?”李易決定忍壹忍。
  “有,寫鴨子。”對方自信地點點頭。
  “壹只鴨子不溫暖,兩個鴨子共禦寒?”
  李易不知道為什麽,想起了這兩句,實在是印象太深刻了。
  年輕人臉紅了:“我寫不出來這等好句子。”
  李易:“……”
  “說說!”李成器唯恐天下不亂。
  “好!小鴨孵化時不多,搖動腳底磨,隨同母鴨子學,遊進河。某天小鴨長大了,母鴨入湯鍋。壹窩再壹窩,死去又有活。”
  年輕人低著頭,聲音顫抖地把自己作的詩背出來。
  周圍壹圈人蹙眉頭,這……這叫詩?屎吧?
  “好,押韻了,而且……能夠觸動人心,比壹些狗屁的玩意兒韻都不押壹下的強多了。
  換個說法,就是:老死新命活,物競天有擇。但愛身邊事,莫嘆歲月琢。”
  李易說著,把胳膊微微擡起,永穆公主心有靈犀般地伸手挽住。
  李易對對方的行文,實在是不知道怎麽批評了。
  但內涵不錯,而且人家行文的時候在努力押韻。
  真說不好吧,看詞和曲,大多數不是七言和五言到底,中間還有四六駢儷、二三短句。
  只不過這個更像現代詩,差別就在於用字方面。
  人家從壹個文盲,努力向著新的高度拼搏,應該支持。
  人家二十多歲,總寫總學,十年之後,就是另壹番情況了。
  年輕人受到了鼓勵,卻摘了帽子撓頭:“東主,妳說的是什麽意思?”
  “愛我所愛,無怨無悔。”桃紅壹號在後面說壹句,說完吐下舌頭,多嘴了,趕緊低頭。
  “歌詞?”年輕人感覺熟悉,隨後想起東主流傳出來的。
  “是,真情像草原廣闊,繼續走吧。”李易哼哼壹句,同時沒被挽住的手打個手勢。
  眾人向前,後面的宮女和太監輕聲哼哼:“層層風雨不能阻隔,總有雲開日出時候,萬丈陽光照耀……”
  這就是背景音樂,壹定要小,不要蓋過說話的聲音,盡量烘托氣氛,而不是咣咣咣喧賓奪主。
  李易聽著舒服,不像他那時的壹些視頻,非要加上什麽‘嗯?咄!哈哈哈’等千篇壹律的襯托的聲音,沒完沒了。
  還有壹開頭就背景音樂很大,似乎不加背景音樂就不是壹個好視頻。
  他不允許,宮女和太監懂得掌握火候。
  其他人很自然,郭子儀倒是認真聽和琢磨。
  他發現宮女太監的配合太默契了,比自己的羽林飛騎還默契。
  如此背景音樂,配合著飄雪,另人心中蕩起微波。
  “我家現在的大棚主要種大豆,豆蟲都埋起來了,是為了過年時吃毛豆,價格比黃豆貴十倍多呢。”
  “我家種蒜薹,現在就抽薹了,順便有蒜苗,在後面蓋的暖棚,賣得不錯。”
  “我家……”
  “都是東主教的,東主邊關還要錢嗎?我家再捐五百緡?”
  “蛤蟆賣不上價了,我們都在養林蛙,準備取蛙油。”
  張家村子的村民紛紛說著自己家中的情況,壹個個就這麽富裕起來的。
  張肖在旁不停地點頭,表示村民確實如此。
  至於他自己的權利變小,無所謂。
  跟東主爭權?開玩笑嘛!
  沒有當初交出空白賬簿的那壹刻,就沒有現在村子裏人的好生活。
  “明年就好了,妳們要負責培育新的作物,自己不準吃,有的能吃壹點,賺錢更多。”
  李易想著去外面弄種子,然後壹部分教給張家村子的人種,是教。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