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壹章 從理論上回答如下問題
學霸從改變開始 by 壹白化貝
2024-5-18 18:12
來到SLAC後,陳舟跟弗裏德曼簡單的碰了下面。
這次的碰面,只有陳舟和弗裏德曼兩人。
就連克羅斯,都被弗裏德曼叫了出去。
所以,陳舟和弗裏德曼這壹次的碰面,也在後來引發了無數的猜測。
對於兩人究竟說了什麽,兩人做了哪些決定,始終沒有第三個人知道。
這次碰面之後,陳舟隨即便投入到了緊張而刺激的工作中。
緊張指的自然是時間很緊。
在SLAC這裏,陳舟按照自己的研究習慣,開啟了閉關模式。
至於刺激,則是指這條未知的道路,真的要走到底了。
前方到底是無解的終點,還是等候已久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沒有人知道。
弗裏德曼還單獨給陳舟安排了壹件宿舍,就是為了保證陳舟不被人打擾。
先前來到SLAC沒怎麽引人註意的陳舟,現在可是SLAC集體關註的對象。
所以,弗裏德曼必須保證陳舟的研究環境。
弗裏德曼還把克羅斯的宿舍,給調整到了陳舟的隔壁,好方便兩人及時溝通。
對於這壹點,克羅斯起初還是挺開心的。
能夠近距離學習陳舟做研究時的方法,是他十分樂意的。
可時間久了之後,他才發現,陳舟這種閉關研究的方法,完全不是他理想中的白月光。
克羅斯也終於明白,在回來的路上,陳舟所說的哪句“這可不少,是所有的文獻”,到底是怎麽壹回事。
就這樣,在陳舟開啟閉關加爆肝的研究狀態後,克羅斯也被迫跟著陳舟的腳步在走。
克羅斯自己倒還從未如此做過課題研究,這簡直太拼命了!
在克羅斯看來,課題研究應該是勞逸結合的壹件事。
因為在妳沒有靈感的時候,就算再怎麽拼命,那也只是浪費時間罷了。
可他這些固有的想法,在陳舟面前,全部被打破了。
克羅斯沒有見過陳舟思維斷檔壹次,也沒有見過他硬著頭皮浪費時間。
他所見的,全是認認真真的研究,是那種帶著思考的研究。
完全沒有故作表象,枯坐而浪費時間過。
這壹點,克羅斯是十分嘆服的。
他猜測陳舟應該是在飛機上,就把整體的研究思路給敲定了。
要不然,陳舟的研究思路,怎麽會如此順暢,甚至還有點絲滑……
陳舟倒沒在意那麽多,他有著自己的研究節奏。
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也不是他第壹次遇見了。
只不過,這壹次稍微特殊壹點罷了。
但是,不管怎樣,陳舟都會朝著既定的目標,穩步前進。
這也是陳舟最難能可貴的壹點。
“QCD求和規則研究強子譜的出發點,在於構建合適的物理流算符……”
陳舟邊思索,便看著手中的資料。
這份資料,正是克羅斯整理出來的,第壹批文獻資料。
陳舟和克羅斯的計劃便是,分批次整理各介子態下的,奇特量子數膠球的研究文獻。
很快,陳舟便看完了手中的這批文獻資料。
略壹思索,便拿出新的草稿紙,開始研究0--態奇特量子數膠球。
隔壁房間的克羅斯,此刻也正在整理第二批的文獻資料。
本來克羅斯是打算和陳舟在壹塊工作的,這樣也便於兩個人直接溝通交流。
只不過,體會到陳舟的那種拼命節奏之後,他實在是難以適應。
特別是當他拿起杯子喝水時,陳舟在埋頭研究。
他起身上廁所時,陳舟在埋頭研究。
他肚子餓,隨手拿東西吃時,陳舟還在埋頭研究。
也就是說,不管他幹什麽,不管他什麽時候停筆起身,陳舟都是在埋頭研究。
這就令克羅斯有壹種很難過的感覺,覺得是自己在拖陳舟的後腿。
所以,思來想去的克羅斯,最終還是決定跟陳舟分開辦公。
這樣的他,反而效率更高壹點。
其實,克羅斯不知道的是,陳舟先前因為跟他不熟,所以才壹個人完成了整個數據的處理,完成了那篇膠球實驗的論文。
而現在,有他幫助自己整理文獻資料,陳舟的心裏開心還來不及呢,哪會嫌他拖後腿。
畢竟,陳舟終於又有壹個可以打下手的人使喚了……
回到SLAC的第7天,陳舟在0--奇特量子數膠球的研究基礎上,分析了膠球流算符的自洽性,提出了能夠自洽描述膠球物理性質的膠球流算符。
並在此基礎上,把這壹研究思路繼續深入下去。
構造了自洽的兩膠子、三膠子奇特膠球流算符。
詳細的研究了算符對應的0--和0+-奇特量子數膠球性質,並給出了相應的能量範圍。
其中,兩膠子0--膠球質量約為6.3GeV,三膠子0--和0+-膠球質量分別約為6.8GeV和9.8GeV。
由於這些膠球態具有奇特量子數,不與普通介子態存在混合。
許多理論研究已經表明,它們與多誇克態的混合也極小。
因此,它們是最為可能,在目前實驗上分辨出來的膠球。
而現在,陳舟並沒有滿足於此,他沒有時間壹步步的驗證,再調整。
他只有這壹次的機會。
或者說,弗裏德曼和SLAC,只有這壹次的機會。
於是,陳舟開始對照著理論研究反饋到錯題集上的內容,不斷的深入研究下去。
陳舟所需要的是壹套足夠完善的,奇特量子數膠球的研究理論。
從而為最後的實驗計劃,提供絕對充足的把握。
隨著克羅斯整理出來第二批文獻資料,第三批文獻資料……
陳舟也開始了壹次次深入的研究,也開始在壹個個膠球態中,尋找那個最為可能的,能被尋找探測到的膠球。
“如果構造模型,借用文獻中的實驗數據,盡可能的利用數學方法,將數學合理化,再在適當的插值電流下,在QCD求和規則的框架內,研究0+-、1-+和2+-奇數球的質譜……”
沿著壹條新思路的陳舟,發現存在質量為4.57±0.13GeV的壹個穩定的0+-奇數球,質量為6.06±0.13GeV的壹個穩定的2+-奇數球,而沒有穩定的1-+奇數球出現。
通過分析這些具有奇特量子數膠球,可能產生和衰變的模式,陳舟借助錯題集,進壹步開展紙面化的實驗研究。
如果可能的話,這是可以在SLAC的實驗中進行測量的。
當陳舟來到SLAC半個月之後,克羅斯率先完成了對文獻資料的整理工作。
完成之後的克羅斯,看著自己的工作成果,他自己都有點難以置信。
這要是放在以往,他覺得自己是絕對不可能這麽快,就完成了這麽多文獻的整理的。
頓時,壹股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克羅斯甚至都有種去向弗裏德曼匯報工作的沖動了。
將自己整理完的資料打包,發給陳舟之後,克羅斯便起身,好好的活動了壹下筋骨。
隨即,他便來到了陳舟這邊。
敲門之後沒多久,陳舟便打開了房門。
見是克羅斯,陳舟便往書桌前走,便直接說道:“克羅斯教授,妳發的文件,我已經收到了。”
克羅斯輕輕點頭,應了壹聲:“好。”
然後,就這麽自顧自的走進屋,看著陳舟再次坐在了書桌前。
說心裏話,克羅斯是真的挺佩服陳舟的毅力的。
這種枯燥的研究生活,陳舟居然每天都在大時間段的重復,且從不知疲倦。
通過這段時間的相處,克羅斯也覺得陳舟之所以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就,那也是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換言之,那是他應得的。
有天賦的人,再如此勤奮,他不獲得成功,誰獲得成功?
這個世界上,就從來沒有真正不勞而獲的事。
陳舟翻了壹下手中的草稿紙,隨口說道:“克羅斯教授,妳要喝水,自己倒哈,我就不給妳倒了。”
克羅斯聞言,走到陳舟身後,笑著說道:“不用,妳忙妳的。”
陳舟又說道:“今天妳發給我的資料,是最後的壹批了,這段時間,妳也辛苦了,下面可以休息壹下了。”
克羅斯微微壹怔,他稍壹遲疑,但還是問道:“那我的工作全部結束了嗎?”
陳舟放下手中的草稿紙,轉頭看向克羅斯,緩緩說道:“當然……還沒有……”
沒想到陳舟會升起玩樂心情的克羅斯,被這句話逗的是臉色變換。
當聽完整句話後,他才無語的拿手指了指陳舟。
陳舟頓時笑道:“克羅斯教授,妳想什麽呢?這麽多的事情,我壹個人肯定忙不完啊?我不得需要幫手啊?妳也不看看,我都連著熬夜研究多長時間了?”
陳舟這番話既是說給克羅斯聽的,也是吐槽自己的。
算是壹種心情上的調整吧。
這也是陳舟的壹個小習慣。
當長時間處於爆肝研究狀態時,心態會隨著時間發生壹些小的改變。
這時,就需要有個出口,讓自己調整壹下心態。
而陳舟,就喜歡把話給說出來。
把高強度研究中的壹切,全部說出來。
說給自己聽,也說給旁人聽。
克羅斯看著陳舟,想問,但最終還是沒有問。
他只是咧嘴笑了笑,然後說道:“那我就等著妳給我布置任務了。”
陳舟點點頭,隨即說道:“妳下午先去弗裏德曼教授那邊,詢問壹下對撞機的準備情況,順便也匯報壹下我們的工作進度。”
克羅斯回道:“行,那下午就當做是妳給我放假了,我去找壹下弗裏德曼教授。”
“嗯。”陳舟略壹沈吟,再次說道,“跟弗裏德曼教授說,再給我壹周時間,我就可以從理論上回答他的問題。”
克羅斯楞了壹下,旋即驚喜的問道:“妳的意思是,理論研究的成果,要出來了?”
陳舟回道:“差不多。”
克羅斯聽到陳舟的話,頓時壓力驟減。
對於陳舟的話,他是沒有絲毫懷疑的。
克羅斯只想著,忙碌了這麽多天,終於要出結果了啊!
又跟陳舟聊了幾句後,克羅斯便去找弗裏德曼了,他已經迫不及待的,要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弗裏德曼了。
其實,陳舟嘴裏的“差不多”,並不完全是理論研究的成果。
他所說的可以從理論上,回答弗裏德曼的問題,指的是壹系列關於膠球的問題。
就像純的膠球是否存在,以膠球為主的強子態是否存在,膠球的衰變模式如何等等等等。
這是理論研究的核心內容,卻不完全是膠球實驗的核心內容。
當前膠球實驗的第壹要務,是發現膠球,知道膠球在哪裏。
其它的內容,都是次要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陳舟目前在理論研究上,將要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大於膠球實驗所需理論內容的。
克羅斯走後,陳舟稍微整理了壹下思路,在日歷上圈上了今天的日期“3月1日”。
然後在日期旁邊寫上“文獻資料整理完畢”這幾個字。
在“3月1日”這個日期後面,擱了兩天,也就是“3月3日”上面,有著陳舟早先標註的預估日子。
在陳舟本來的計劃中,克羅斯應該是在“3月3日”完成文獻整理資料,而他在“3月10日”,完成全部研究,再留下20天,留給最後的實驗計劃。
卻沒想到,克羅斯比陳舟預期的要快上兩天。
這樣的話,留給陳舟的時間,留給最後實驗計劃的時間,都會多上兩天。
習慣性的拿筆點了點這本獨特的日歷,陳舟哂然壹笑。
收回思緒,重新將目光註視在眼前的紙張上。
這天晚些時候,克羅斯從弗裏德曼那裏,帶回來了對撞機準備的消息。
陳舟聽完之後,心中立馬有了計劃。
原本他和弗裏德曼商議的便是,對撞機的準備沿著理論研究的思緒走。
也就是,相應所需的材料,包括陳舟論文中提及的新探測器,都沿著理論研究的思路走。
這樣的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進度。
“克羅斯教授,這些便交給妳了……”
陳舟遞給克羅斯壹沓草稿紙資料,是他自己的研究資料。
然後開始跟克羅斯講述自己的研究思路。
陳舟需要克羅斯,沿著他的研究思路,完成基礎性的理論分析。
克羅斯聽完之後,認真的說道:“放心,最晚兩天,我就給妳!”
“好!”陳舟笑著點點頭。
等到克羅斯離開之後,陳舟轉頭投入到了,最後的攻堅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