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風流

上山打老虎額

歷史軍事

 本是個平凡少年,意外得到光腦,壹朝回到大明正德年間,成為士紳家族的壹個私生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二百二十六章 守國門

庶子風流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18-7-3 19:47

  眾臣紛紛退散。
  葉春秋卻獨獨被留了下來,朱厚照朝左右的宦官擺了擺手,示意他們退下,於是方才還熱熱鬧鬧的大殿,此刻卻是空蕩蕩的。
  見眾人走了個幹凈,朱厚照則是背著手,順勢站起,而後在這殿中來回渡步,眉頭輕輕皺著,臉上帶著幾分懊惱之色。
  葉春秋依舊只是靜靜地站在那裏,倒是目光壹直隨著朱厚照移動。
  過了好半晌,朱厚照終於當先開口道:“朕還以為朕很糊塗,可怎麽也想不到妳也糊塗得很,這樣好的機會,妳個笨蛋竟就這樣憑空錯過了?哎……先帝在時,曾說真頑劣,最害怕的便是朕誤結匪類,朕的性子,很難……”
  說到這裏,朱厚照停了下來,想了想,突然覺得用詞不當,便道:“就是說,朕是個滿腦子奇奇怪怪的人,很難和嚴肅的人交往,所以結交的,也都是壹群奇奇怪怪的家夥。”
  “那姓鄧的也就不提了,好吧,說回來這件事,春秋,今兒是多好的機會啊,妳怎麽就,怎麽就……”
  朱厚照壹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看著葉春秋,很為葉春秋可惜。
  是啊,換做是任何人,都不會做出葉春秋的選擇。
  葉春秋卻是壹丁點都不為自己的決定而覺得可惜,看著朱厚照不好看的臉,反而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朝朱厚照壹禮,溫和地道:“陛下可還記得從前臣弟對陛下說的話嗎?”
  “嗯?”朱厚照楞了壹下。
  在朱厚照訝異的目光下,葉春秋道:“陛下難道忘了,當初陛下曾說過,遲早有壹日,要與那巴圖蒙克決勝大漠?”
  朱厚照聽了,頓時身軀壹震,眼眸裏掠過了壹絲亮光,他旋即將目光對向同樣目光炯炯的葉春秋的眼眸,道:“妳再說壹遍。”
  葉春秋收斂起了淡笑,露出肅然之色,道:“臣弟以為,壹勞永逸的解決大漠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了,大明的海疆暫時已經安定,而真正的心腹大患,卻是漠北之地,若不徹底解決漠北,大明即便能積攢再多的財富,亦不過是別人眼中的肥肉而已,臣弟已經接到了線報,那巴圖蒙克汗自那壹次鎩羽而歸之後,在漠北蟄伏,如今已經為並吞察哈爾、兀良哈、喀爾喀、鄂爾多斯、土默特永謝布諸部,壹統蒙古草原,成為蒙古諸部之主,這蒙古諸部,除了歸屬我大明的朵顏部之外,如今俱都臣服在他的金帳之下,而今他自封‘達延汗’,又奴役了漠北其他各族,如日中天。”
  “錦衣衛的奏報,難道陛下沒有看過嗎?巴圖蒙克羽翼已豐,若沒有意外,這兩年,勢必要南侵,他自稱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北元的天子,扣關而擊,只是遲早的問題,這壹次陛下難得給了臣弟壹個機會,臣弟怎麽能放過?現在……應當是陛下與臣弟為這壹場大戰,做最後壹次部署的時候了。”
  說著這些話的時候,葉春秋的眼睛顯得格外的亮,這個儒雅的青年郎,目中掠過了壹絲狠色,隨即又道:“臣弟要的不是封土,也不是為葉家的子孫謀劃,而是要做壹枚釘子,死死釘在漠北之地,令那巴圖蒙克如鯁在喉,陛下可還記得,當初陛下與臣弟壹起商議出來的平定漠北之策,臣弟今日如此,不過只是第壹步而已,這壹切,都是為陛下的那壹場親征做著完全的準備。”
  朱厚照的眼睛張地大大的,在他的眼眸中,看到了那壹直沒辦法發泄出來的淩雲壯誌。
  而後,朱厚照又像是想到了什麽,隨即道:“親征,不錯,這樣看來,哎呀呀……這樣看來還真是不作數啊,妳這第壹個要求是為了鄧健;朕不作數,這第二個要求,卻是為了朕,不算,不算,朕決計不能讓妳吃虧的,妳得再提壹個要求才好,唯有如此,朕才心安壹些……”
  朱厚照說得很認真,他覺得葉春秋又將自己‘耍’了,第壹個要求是為了鄧健沒錯,第二個要求是為了封地,可是細細想來,不就是為了鉗制巴圖蒙克嗎?
  在朱厚照的內心深處,這是他的理想,能與巴圖蒙克壹戰,是他夢寐以求的事,葉春秋提出的這個要求,還是不是因為他?而最重要的是,他沒想到葉春秋壹直將他的話放在心裏,在這個時候,甚至為了他,放過了壹個大好機會。
  而葉春秋得到的兩次機會,都是為了別人,朱厚照有時候是個非常較真的人,所以非要葉春秋有點私欲才好。
  葉春秋卻道:“陛下,臣自然有要求,不妨,我們先研究藩地吧。”
  壹改剛才的懊惱心情,朱厚照來了興致,連忙叫人拿了輿圖來。
  輿圖被人擡來,在地上壹展開,朱厚照又找回了當初二人趴在地上紙上談兵的感覺。
  他的目光迅速地開始逡巡,葉春秋卻已點到了壹個位置,青龍縣。
  青龍縣位於山海關以北,也就是說,這裏已經不再屬於關內了,長城位於它的南側,有近百裏之遠,而秦皇島則在他的東側,也是相距百裏的距離,再往北和西部幾百裏,就是那傳聞中的漠北和漠西之地,當然,雖然它還是處於大明的疆界,與奴兒幹都司接壤,不過和所有大明的關外疆界壹樣,雖然已經設了縣,而實際上,更多的卻是屬於衛的範疇。
  除了軍戶,尋常的百姓是不願意去那裏,即便也有壹些百姓,可並不多,反而是官兵更多壹些,當然,這裏的官兵其實說是官兵也談不上,因為大明對於韃靼人的作戰方式,往往是防禦為主,壹旦韃靼人大規模入侵,立即采取堅壁清野的政策,所有人全部躲入似山海關、錦州這樣的堅城和韃靼人死磕,等到韃靼人吃不消了,退散之後,該屯田的又回去屯田,偶爾追殺壹些落單的韃靼人報功。
  可以說,這青龍縣因為不屬於軍事要塞,所以它的主要功能,更像是壹個臨時的定居點。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