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風流

上山打老虎額

歷史軍事

 本是個平凡少年,意外得到光腦,壹朝回到大明正德年間,成為士紳家族的壹個私生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功告成

庶子風流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18-7-3 19:47

  這不科學。
  可是當奏疏上頭言之鑿鑿聲稱,首級已經解押京師,同時說到,還有上百個倭人俘虜壹並解押上京的時候,四個閣老這才信了。
  以往的時候,那些該死的丘八,就算只俘虜了兩三個倭寇,都要大聲嚷嚷,口稱殲賊千余,這壹次倒是很實在,不吹牛了,直接來了壹句,俘獲壹百三十七人。若是當真有如此斬獲,再對上殲賊的數字,顯然不可能是虛報。
  這是實打實的大捷,是自弘治天子登基以來,朝廷數百次對倭用兵之後,第壹次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大捷啊。
  四個閣老俱都振奮起來。
  喜事,天大的喜事,這世上,再沒有比這樣的大捷更加鼓舞人心了。
  劉健已經呵呵的笑起來,捋著長須,道:“真是國家之福啊,經此壹役,江南諸省,便可換來數年的平安,不知道可以節余多少防備倭患的錢糧,更不知道,多少百姓可以活命,有此壹役,老夫可以高枕無憂了。”
  謝遷性子頗為急躁,此時也是放聲大笑:“是啊,少了這個倭患,就可以騰出手來解決更多的事,想不到,竟是想不到有此大捷,老夫現在還疑在夢中呢。”
  李東陽素來性子謹慎,並不輕易開口,倒是焦芳湊了壹句:“只是奇怪,為何捷報會來兩份,兩份奏疏,又全然不同,真是怪也。”
  這時候,大家才註意到了這個情況。
  奏疏確實是有兩份,幾乎是同時發來的,壹封乃是浙江都司的奏報,俱言都司趙友靜如何運籌帷幄、決勝千裏;而另壹封,卻是海寧衛上奏而來,說是浙江舉人葉春秋,查知倭人動向,認為倭人極可能襲擊寧波,因而連忙趕赴海寧衛示警,海寧衛這才在黃水灘設下埋伏,更令人詫異的是,那鬼島三雄,便是浙江舉人葉春秋持劍格殺。
  前者……似乎沒什麽問題。
  而此後的這份奏疏,就有點像是神怪小說的意味了,壹個舉人,居然料事如神,能夠得知倭人的動向,能分析出倭人是故布疑陣,同時還能得出倭人襲擊的地點,這倒也沒什麽,或許此子可能當真是天縱英才,可是……妳特麽的確定不是逗我麽?壹個舉人,噢,對了,據說是十三歲,葉春秋……有些耳熟,好吧,不管怎麽說,壹個十三歲的小子,居然親手斬殺了鬼島三雄,這才讓海寧衛上下士氣大振,勢如破竹。
  妳確定這不是在寫神怪故事嗎?鬼島三雄是什麽人?這可是在倭人眼裏,戰神壹般的存在,而對於沿岸的備倭諸衛乃至於朝廷看來,此人幾乎與惡魔無異,此人曾被無數官軍圍困,卻還是殺出壹條血路,竟讓他生生的脫逃,此人刀下的大明軍民,沒有壹千也有八百,此人據說是勇不可當,以至於江南諸省軍民百姓對他聞之色變,他的名字可以止小兒夜啼。
  可就這麽個倭寇之中的戰神……
  居然被妳壹個小小的舉人給殺了,都說百無壹用是書生,又有手無縛雞之力的說法,好吧,即便妳不是無用的書生,妳練了幾年武藝,可是這個小子,只有十三歲啊。
  謝遷看著後者的奏疏,顯得很不高興:“真是可笑,這海寧衛瘋了嗎,居然拿這樣荒誕不羈的事來報功!”
  劉健也深以為然的頜首:“不錯……老夫看著,也覺得過於離奇,這海寧衛的奏疏,理應當不得真。”
  焦芳抿抿嘴,接茬道:“看來那都司的說法可靠壹些……”
  只是壹直默然無語的李東陽,卻是面露微笑,先是若有所思,接著道:“只怕未必。”
  李東陽平時雖然很少開口說話,可是往往只要開了口,便總是震驚四座的,大家對他這樣的性子早已見怪不怪了,於是諸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李東陽卻好整以暇地道:“本來海寧衛的奏疏,確實有些可笑,不過……前幾日,老夫恰好得了壹份彈劾的奏疏,這份奏疏,老夫覺得有些胡鬧,就暫時壓了下來,諸公請少待,我命人取來。”
  他叫來書吏,讓人取了彈劾奏疏,然後給閣老們傳閱。
  這不看不打緊,壹看,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這是壹份彈劾奏疏啊。
  彈劾的禦史叫做鄧健,鄧禦史具名上奏,說是從都司衙裏的大使唐兆豐得知,就在七月初九,壹個舉人,嗯,這人當然是那個葉春秋,此人居然口稱倭人會來襲,還口口聲聲說,倭人來襲,目標壹定是黃水灘,甚至大言不慚,要讓海寧衛去黃水灘設伏,都司衙裏的唐大使自然是震怒,便向鄧禦史檢舉,而鄧禦史當然是侃侃而談,說是壹個小小的舉人,居然如此幹涉軍政,簡直就是目無王法綱紀,知法犯法,甚至還要朝廷好生裁處這個狂生。
  “……”
  三個閣老看得壹楞壹楞的。
  話說,鄧健的慷慨文字,倒是真真精彩絕倫,幾乎把葉春秋抨擊得體無完膚。
  不過……不過……
  還真有壹個叫葉春秋的舉人跑去海寧衛示警,也就是說,既然真有示警,和海寧衛的奏疏不謀而合,那麽後頭葉春秋斬殺鬼島三雄的事也就……
  反觀都司衙門,都司假若當真是運籌帷幄,壹切都是他的誘敵之計,可是何以都司衙門裏的大使,專門負責監督海寧衛的唐兆豐,居然對此事毫不知情,反而聽說有人跑來示警,卻是勃然大怒,覺得這個書生是壹派胡言。
  所有的事……只因為這份彈劾的奏疏,壹下子清晰起來。
  顯然……冒功的是浙江都司趙友靜,而那葉春秋的事跡,居然是真的。
  劉健深吸壹口氣,有點難以接受在這個接近於神怪故事的事實,壹個讀書人,主業當然是讀書,卻能因為壹點蛛絲馬跡而分析出倭人來襲,此人……到底有多大的學問?
  他分析得出之後,原本事不關己,卻是急匆匆的跑去海寧衛示警,結果卻是在唐大使那兒碰了灰,還惹來了這麽多的糾紛,卻依然還不依不饒。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