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暗度陈仓
明朝败家子 by 独孤天山
2019-1-8 14:35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为了保证祈雨之事不被干扰,所以……朱厚照和方继藩,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保守秘密。
他们先悄悄地开始设坛,接着,那李朝文也被请下了山。
事实上,李朝文想不下山都不成了,因为他偷窃和贪墨观中财物的事已是传遍了整个观中,大师兄栽赃陷害的同时,似乎也贿赂了礼部的道录司,准备要将他彻底革除出观。
在方继藩跟前的李朝文,整个人战战兢兢的,满心的觉得很不靠谱。
他想哭,他不会祈雨啊,做道士,只是他的职业而已,可道经中的话,他是一句都不信的。
然后朱厚照亲自召见了他,便见李朝文两股战战,连脸都不敢抬起来,弓着身,脸‘色’蜡黄。
朱厚照很狐疑地看了方继藩一眼,皱着眉头问道:“这……就是那位很专业的大师?”
“是的,殿下,他是世外高人。”方继藩很肯定地道。
朱厚照便伸手,抬起了李朝文的下巴,使他的脸扬起来,眉头皱得愈发深了:“看着,不像啊。”
祈雨这样一件事,可是大事啊,虽然出了差错,自己可以推荐责任,可是呢,自己是太子啊,不能做得太难看吧。
朱厚照看着眼前脸‘色’蜡黄,嘴角发颤的李朝文,心里越发没谱了,一双清亮的眸子转了转。
“老方你没忽悠本宫吧。”
“高人就是这个样子的。”方继藩很坚持地继续昧着良心说话。
事实上,他也觉得李朝文不太上相。
“我……我不祈雨……我……我……”李朝文颤抖得厉害,接着双膝软了,直接跪了下来,顿时抱着朱厚照的大‘腿’,颤声求饶。
“小……小道……求殿下,饶小道一命啊……”
朱厚照的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他觉得方继藩在侮辱自己的智商,鼻翼微微一皱,‘露’出不安的神‘色’,侧目看了方继藩一眼:“老方,本宫觉得心里有些莫名的惶恐。”
方继藩也是服了李朝文这个软蛋了,一时也不知该怎么说好,最终一摊手:“殿下,这人来都来了……”
朱厚照:“……”
…………
连日的干旱,已使京师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氛。
近来天气的诡异,也确实给不少人多了某些借此煽动的口舌。
于是乎,童谣四起,这比报进宫中的奏疏,更加严重。
街面上,许多人暗中议论着什么,这个世上绝大多数人,依然还是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的。
故而刘健对此,可谓是忧心忡忡。
他向弘治皇帝进言,请陛下万万不可让东厂和锦衣卫捉拿妖言者。
倒不是说这些妖言‘惑’众之人不可恨。
而是因为,那背后的煽动者们,哪里能轻易被追索出来,一旦厂卫大规模的捉拿妖言‘惑’众的‘‘乱’党’,依照以往的经验,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是背后煽风点火的‘乱’党早已逃之夭夭,反而是那些津津乐道于此的寻常百姓,不懂事的稚童,最终纷纷沦为‘乱’党!
一旦如此,非但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衍生出新的问题。
内阁里,正午过后,刘健小憩了一番,随即便有宦官匆匆而来:“刘公,不好,出事了,陛下急召刘公等火速去暖阁。”
刘健吓了一跳,眼下,整个京畿都是**啊,这会子又出什么事?
他心里万分忧心,铁青着脸‘色’,来不及整理衣冠,便匆匆的和李东阳三人往暖阁赶去。
到了暖阁,弘治皇帝的脸‘色’也明显的很难看,抬眸看了他们一眼,却在呵斥锦衣卫牟斌。
“祈雨?祈什么雨,他是太子,太子也和‘淫’祠搅和在了一起吗?这若是传出去,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弘治的目光,尤其的严厉,他狠狠的瞪着牟斌,似乎要生土活剥了牟斌。
而牟斌却早已吓得大汗淋漓,拜在地上颤声说道。
“臣万死,事先并没有风声,只是后来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臣不敢怠慢,立即打探,这才发现太子殿下请了道人,要祈雨……”
弘治皇帝气得七窍生烟,一双眼眸睁得老大,怒声开口说道。
“寻常百姓供奉‘淫’祠倒也罢了,他是太子,是朕的儿子……”
所谓‘淫’祠,其实和词意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而是指不被官方承认的寺庙和道观,一般都是民间自发建立,有的拜土地公,有的龙王爷,还有各种不知名的神仙鬼怪,这些东西,在历朝历代,其实都被朝廷严令禁止,怕就怕有无知百姓,被这些‘淫’祠中的供奉骗取财物,甚至煽动谋反。
而‘淫’祠最大的特征,往往就是各种活动。
比如……祈雨……
在朝廷看来,官方祈雨,或许可以称得上某种仪式,无非是当做一次向上天沟通的活动而已。
而许多非官方的祈雨仪式,却隐含着其他的意图。
弘治皇帝生气的是,朱厚照希望老天降下大雨,是可以称许的。可现在居然‘弄’出一个祈雨来,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莫名其妙,简直就是荒唐。
祈雨这等事,最关键之处就在于,十次也祈不来九次啊,你祈不来雨,岂不是火上浇油?更是说明朝廷有失德之处,乃是天罚吗?
这太子简直是在胡闹,根本就是在给自己添‘乱’了。
这些天,因为天旱和百姓的无知议论,弘治皇帝本就忧心得废寝忘食,此时更气得面容发青,‘胸’口发闷,整个人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对于这件事情,牟斌不敢有任何的隐瞒,便如实将自己知道的‘交’代。
“那道人,叫李朝文,道籍在龙泉观,臣‘私’下查过他的底细,他在道观中的名声并不好,据说还贪占了观产……”
弘治皇帝的脸‘色’顿时更白了几分,甚至身子微微颤抖起来。
又是一个和道人厮‘混’一起的,先皇帝如此,自己的儿子,竟也如此……
弘治皇帝此时只感到,这炼仙‘药’和所谓祈雨的术士,简直就如梦魇一般,一直缠在自己的身上。
一时,他竟是深深的闭上了眼眸,自己的唯一的儿子怎么能……
“不过……臣还查到,新建伯方继藩似乎……也牵涉其中,他才是主谋。”牟斌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心老老实实‘交’代。
“你说什么!”弘治皇帝眼眸孟地一睁,凛冽地看向牟斌,厉声喝问。
牟斌吓了一跳,在外,他是冷酷无情的锦衣卫指挥使,可在这里,他只有温顺如绵羊,道:“臣说的是,此事,还牵涉到了新建伯。”
刘健的眼皮子跳了跳,却是见弘治皇帝脸上的怒气消去了许多,虽然面上还保持着愠怒,可脸‘色’却已没有那么可怕了。
“是方继藩暗中谋划的?”弘治皇帝意味深长地问道。
“是。”牟斌重重的点头。
“噢。”弘治皇帝很轻地应了一句。
而就在这短短一会里,弘治皇帝的脸上已看不出喜怒了,他只轻描淡写的点点头,而后慢悠悠的道:“此事还要继续打探,看看他们到底‘弄’什么鬼名堂。”
牟斌一呆,觉得自己听错了,其实在供出方继藩的时候,他是多多少少有点心虚的,心知一旦陛下得知是背后有人怂恿殿下,这方继藩,肯定死定了。
可谁料……
“臣……遵旨。”牟斌应了,只是觉得自己后襟彻底被冷汗浸湿了。
这方继藩,咋了,陛下何以突然改换了态度?又或者……陛下是在引而不发……
无论如何,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牟斌都知道,陛下态度的改变,都需好生琢磨琢磨。
等到牟斌告退出去,弘治皇帝在心里深深叹了一口气,这才抬眸,看了刘健等人一眼,徐徐开口说道:“你们也有儿子吧。”
“是,陛下。”
三人点头。
弘治皇帝若有所思的看了看三人,才道。
“你们有儿子,朕也有儿子,而且朕只有一个儿子,可为何这个逆子如此让人‘操’心呢。罢了,不管他了,就先看看吧,看看他们又想胡搞出什么来,朕看他们明为祈雨,实则,可能是暗度陈仓吧,毕竟方继藩这般的机智……”
听了这个,刘健哭笑不得了,却也若有所思的点头,很是赞同的说道:“不错,臣也觉得方继藩不会怂恿殿下当真去‘弄’祈雨这等不知所谓的事。”
弘治皇帝此刻面‘色’已经恢复了平静,只是眼眸依旧透着丝丝担忧,又在心里深深叹了一口气,用手指节敲了敲面前的案牍。
“召卿等来,是因为方才锦衣卫指挥使牟斌还报了一件事,昨天夜里,一小队巡夜的锦衣卫被袭,死了四人!”
刘健等人的脸‘色’猛然巨变,果然……要出事了。
背后那些‘乱’臣贼子,显然已经按耐不住,见朝廷对于流言没有下一步动作,所以出手了。
他们想要的,就是朝廷风声鹤唳,接着四处锁拿‘乱’党,而后好趁机制造出更大的民怨吧。
这数月的大旱,已经让许多百姓宁愿去相信鬼怪,也不再相信朝廷了。
刘健的脸拉了下来。
而弘治皇帝,亦是表情凝重,显得忧心忡忡。
第一百八十五张:祈雨
詹事府已经搭起了祭台。
这巨大的高台下头,还预备好了柴火,堆积如山的柴火堆成了小山。
用朱厚照的说法,既然要感动天,那肯定要感动到底。
如果李道人祈不来雨,那只好用更激烈一点的办法了,如……放一把火,将李道人烧给龙王爷。
早在数百年前,太子朱厚照已经懂得了员工的激励机制,这一点,方继藩表示很欣赏。
李朝……又哭了。
这些日子,泪水虽然已经流干,可听到了这些真相,他觉得自己的泪腺还可以再挤出点液体来。
方继藩抬头看着高台,这高台足有十丈高,在金灿灿的阳光下很是壮观,格外的吸人眼球。
朱厚照和他肩并着肩,在昂首看高台的同时,也看到了这完全没有一丁点下雨迹象的青天。
这样的天会下雨?
朱厚照心里很没谱,不禁侧眸看着方继藩,忍不住问道:“真的会下雨吗?”
“会的。”方继藩很郑重其事的点头,也很郑重的说道:“我们要相信李师侄,人家连命都准备搭进去了。”
朱厚照则是幽幽的叹了口气:“杨师傅和王师傅现在气得不轻呢。”
杨师傅和王师傅自然是杨廷和和王华了。
世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两位詹事府詹事和少詹事现在已经要吐血了。
方继藩面无表情,不为所动的样子。
他们吐血不吐血,和他有什么关系。
“本宫还听说,王师傅忧心忡忡,似乎是他儿子,出事了。”
王守仁?
方继藩有点发懵,这王守仁又是演哪一出?
“据说是得了癔症。”
“噢。”方继藩呵呵干笑,依着自己对王守仁的了解,癔症肯定是没有的,估摸着,是又开始琢磨事了,啊,不,王圣人这般的思想家,应当是在思考。
“老方,本宫觉得……”朱厚照犹豫了一下,才道:“本宫觉得明日的祈雨不太可靠,感觉要出事……”
方继藩拍拍他的肩:“别怕,我的师侄,死都不怕,我们难道是胆小鬼?我们是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朱厚照则是鄙视地看了方继藩一眼,方继藩拍拍屁股跑路,留下他一人在暖阁里场景的一幕还记忆犹新呢!
“你这话,本宫才不信,你是有脑疾的人,到时说不准装装病,事情过去了。”
呃……似乎,真想了吗?
方继藩脸微微一红,转而一脸笃定地道:“我不是这样的人,殿下为何这样想我!”
…………
龙泉观。
京里发生的事,已不可避免的传到了龙泉观。
一个道人蹑手蹑脚的到了张朝先的房里,快速地低语了几句。
张朝先不由轻蔑一笑,连眼皮子都不曾抬一抬,只淡淡道:“天正,你看这天象,可有下雨的征兆吗?”
这叫天正的道人忙道:“师父,没有。这都旱了两个多月了,至今也不见下雨的迹象。”
张朝先冷哼一声道:“那李朝,是走投无路之下,狗急跳墙,他贪墨了观的财物,乃龙泉观的败类,明知必死,因而想要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才冒天下之大不韪,想要借祈雨,想要翻转局面。”
说着,张朝先便大笑起来,一张褶皱的面容里满是讥讽之意。
“李朝这样的废物,竟敢和我斗,凭这个废物,也配?这老天又岂是说要下雨,能下雨的?”
想到这些,他愈发的觉得可笑,想来这雨李朝自然是求不来的。
他坐等看笑话吧。
只是,下一刻,他又不禁摇了摇头。
张朝先心里想:“唯一令人可惧的,是那个师叔公了,此人竟封了新建伯,不好招惹啊。”
于是,他缓缓站起身来,走到了窗台前,自这窗台眺望,玉泉山的秀丽风景尽收眼底。
秀丽的风景使他心旷神怡,心里的担忧顿时一扫而空,他不禁徐徐开口道。
“再送一笔银子到京里去,请礼部道录司主事加紧着革了李朝的道籍,呵……祈雨……真是笑话。”
“是……”
…………
祈雨要开始了。
整个京师也已经炸了。
东宫那儿,即便是隔了几条街的,也可以看到矗立在高墙内的高台。
那临时的高台耸入云端,在金辉的笼罩下格外蔚为壮观。
街坊里,到处都在流传着这个消息。
只是可惜,方景隆却即将远行。
他心里有万般的不舍,舍不得自己的儿子,舍不得京里和老友们吹牛逼的欢畅,舍不得许许多多的人。
可他知道,此次贵州,非去不可,不只是因为圣命如此,而在于,方家是靠立下功勋才挣来的家业,他的父亲,他的祖父,都是靠一刀一枪,自死人堆里拼出来的,才留了自己恩荫。
自己也该一样,靠着沙场的刀光剑影,九死一生,为自己的儿子挣下更大的前程,他所行的,不过是先人们的路,而留下的,却是子孙们更多的恩庇。
于是方景隆心里没想过多逗留,而是毅然决然的选择启程。
随行的,都是自己在军挑选出来的老兄弟,那些过年的时候,在方家捏着方继藩瘦胳膊瘦腿大加评价的老家伙们。
他们有的沉默寡言,有的缺胳膊断腿,可他们都有一样好处,是在军待的久了,对军和战场的事,如数家珍,此番前去节制山地营,非要老兄弟们出马帮衬不可。
打仗,他们或许已经不用了,可练兵,却都是一个个好手。
运河的码头,几艘乌篷官船漾在水面,已是久候多时,亲兵们已经提了行礼登船。
方景隆走时,没有叫醒方继藩,他希望儿子多睡一会儿,儿子在长身体的时候,以后还指望他能传宗接代,生个十个八个,为方家开枝散叶呢,是以,方景隆丝毫不敢打搅他。
他儿子在方景隆的心里,怀揣着舐犊之情,方景隆回望了京师一眼,仿佛穿透了城墙,穿透了无数的屋脊,可以看到自己的家。
今儿,方继藩的五个门生,起的很早,他们早知道师公要远行,作为孙子,啊不,师孙,怎么能不来相送呢?
唐寅诸人,拜下行礼:“师公,慢行。”
方景隆叹了口气,拍拍他们的肩,感叹地开口说道:“你们……辛苦了。”
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啊,想想这些读书人,挺为他们难受的,一入方家深似海,其的艰辛,也只有方景隆懂。
五个门生,俱都木然。
此时听一旁的脚力过了栈桥,一面低声道:“听说新建伯,是那个新敕封的那个,据闻立了大功的那个,和太子殿下,要明日祈雨呢。”
“真能下雨?”
“你看这天象,能下雨吗?”
“下不来雨,岂不成了笑话?”
“嘘,慎言。”
……
他们声音不高,方景隆却是听了个清楚,老脸不禁一红,心里顿时很不好受。
这是要被人看笑话了吗?
思忖间,他不禁看向唐寅几人,目光一一从他们脸扫过。
本以为他们会和自己一样,可五个门生,却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似乎没有受一丁点的触动!
方景隆暗暗点头,这几个家伙,了不起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有大将之风。
“走了。”
他深深看了一眼京师,毅然决然的了栈桥,留给五个师孙一个宽大的背影。
…………
远处,方继藩遥遥眺望着码头,寻觅着父亲的船,那船已离了码头,朝着下游游弋。
其实方继藩早起了,只是见不得那种父子相离的场面罢了,看着那船去远,方继藩吸了口气,抬头看天。
天依旧是晴空万里,方继藩不由心虚,在心里暗暗问道。
这会下雨吗?
如此一想,他又觉得自己太过婆妈了。
这个时候才不管那么多呢,到了这个地步,要相信自己。
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师侄有信心!
次日一早,晨曦初露,方继藩赶到了詹事府。
朱厚照呢,却捧着一本历书发呆,见了方继藩,连忙朝他招手:“不对呀,不对呀,今日不是吉日啊。”
要知道,祈雨是要选择良辰吉日的,朱厚照显然又没信心了,挠着头,一张脸苦瓜还苦,这历书分明写着大凶。
方继藩看着一脸焦虑的朱厚照,不禁开口安慰他:“不怕,不怕,我们这是佛系祈雨。”
“……”朱厚照突然脸色变了,手的书也被他扔掉了,一双晶亮的眼眸睁得老大,瞪着方继藩,更有种要掐死方继藩的冲动。
“你这到底是道系还是佛系,你要害死本宫呀!”
方继藩连忙朝朱厚照退了几步,英俊的面容里露出几分淡淡的笑意。
“我们这是佛道双修,殿下,赶紧,要开始了。”
朱厚照有一种了贼船又下不来的感觉。
他在心里咆哮,这是要被坑死的节奏了!
在詹事府的高台之下,几乎属官们和宦官都来了。
以杨廷和、王华为首的属官抬头,目瞪口呆地看着那高台,还有高台下,那个哭哭啼啼被五花大绑的李朝。
他们的内心,是崩溃的。
刘瑾等人,则显得很好,太监嘛,都较信这个,捂着嘴低声窃窃私语。
其实何止是在这东宫之内,便是在东宫之外,也早已是人满为患,不少人隔着高墙,远远眺望着那詹事府里的高台。
据说……到了午时,要开坛做法,到时,祈求神明,降下甘露。
因而,不少看客都留了心。
的小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