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廚

二子從周

歷史軍事

大宋皇祐四年,壬辰。 西蜀王小波李順起義已經過去五十七年,盜販茶鹽的現象又重新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五百三十三章 通海之家

蘇廚 by 二子從周

2021-7-9 21:49

  三人正是被流放新宋的幾位犯官的子弟,趙煦即位大赦天下,朝廷免了李定、舒亶、張璪的罪責,後來因為新宋缺乏行政管理人員,南海都轉運使章楶上奏啟三人復官。
  奏章在朝中遭遇了絕大阻力,最後反倒是當年的受害者蘇油上書給三人說好話,認為國家已經原赦,又值用人之際,於情於理,章楶的請奏都沒有毛病。
  朝廷這才最終同意,以李定知玄鵠城,舒亶知金灘城,張璪知明組島。
  新宋洲地廣人稀,三人重賴親族,招募土人,造田營城,發展農牧業,樟腦業,漁業,采礦業。
  三人雖然人品不咋地,但是能力都可以稱為大宋官員中出眾的,有了這三位知州,三地很快就發展了起來。
  新宋洲是大宋殖民最早的海外洲,三人開出的條件極好,在大宋百畝就能做壹等上戶,而三地的莊園,動輒十頃,都只能算剛剛起步。
  初步積累完成之後,李定托章楶轉送大宋最頂級的牛、羊、馬到新宋培育,如今三家都成了新宋洲豪族。
  但是家族必須依賴政治人才方可長久,尤其需要朝中有人,因此朝廷今年開科舉,三家便將族中優秀的子弟送來趕考。
  此外還有幾門親事要定下來,新宋洲能夠門當戶對的太少,三家總不能永遠內部聯姻。
  李定已死,李儇是李定的七子,對蘇油就有些怨氣。
  如今張璪升任玄鵠城太守,這位壹直替蘇油說話的中年人,就是張璪的三弟張玨。
  旗亭主人又推了壹個小車過來,車上分了四五層,每層四個碟子,每個碟子裏邊是壹樣燙火鍋的菜式。
  張玨搖頭:“當世論飲食之精,莫出大宋;大宋論飲食之精,莫出司徒。”
  旗亭主人笑道:“官人這話說得沒錯,這火鍋是司徒今年才置辦出來的吃食,聽說是為慶賀大蘇夫子回朝,特意設計的,寓意紅紅火火,裏邊用了各種香料。”
  說完朝鍋子裏壹指:“這邊用了東勝洲過來的辣椒醬,這邊用了番茄醬。”
  幾人對視壹眼,不管是不是蘇油的發明,這個意頭對他們來說,可是好得不能再好。
  主人說道:“幾位官人是進京赴考的吧?可惜來得晚了點,沒趕得上憑吊溫公。”
  說完又道:“溫公作相壹年多,咱老百姓得惠頗多,能寬的寬能免的免,說起來都感激。”
  “官家命戶部侍郎趙瞻、內侍省押班馮宗道護喪歸葬。兩人回來上奏官家,說百民哭公甚哀,如哭私親。四方來會葬者數萬人。”
  “京師水西畫其像,刻印粥之,四方皆遣購,聽說有畫工都以此致富了。”
  就聽邊上壹桌有人說道:“水西漫畫劉小二,可算是辦了壹回正事兒!”
  張玨看過去,卻是壹個胖子,跟壹個文士,也在燙鍋子,便拱手道:“看樣子兩位該是京中人士,不瞞兩位賢達,我等久居南方,此次攜家眷赴京趕考,真有些事情要請教,不如同席?”
  說完對主人道:“兩位賢達這席,算在我們的名下。”
  那文士還有些不願意,胖子卻是歡喜:“那多謝官人了,我在京中開著家米店,妳叫我王胖子就好,這位學究是李老三,我兩家鄰居,他家大小子也在南邊官府裏尋壹份錢糧。”
  “這天眼看要冷了,來陳留調劑些米面,拉他做個伴,壹會兒俺們就要回去。”
  於是大家湊成壹桌,張玨敬了王胖子和李老三壹杯,這才說道:“不瞞二位,家大人當年也在京中做官,不過後來去了海外。”
  “八年流寓,故舊雕零,也不知道如今是個什麽情況。”
  李老三說道:“看出來了,貴人們的仆從多不是中土人士,有昆侖的,有新宋的,有獅子國的,想來是通海之家吧?”
  “通海之家”,如今就是豪富海商的代名詞,要是家族出有官身,那就更加不得了。
  張玨笑道:“不敢不敢,家大人規矩嚴,還是要我們文章立身,功名立世,最看重的還是科舉。”
  王胖子給自己燙腰片:“今年是官家登極第壹次科舉,幾位可要把握好機會。”
  張玨問道:“這卻為何?”
  李老三笑道:“也不為何,就是新皇首科,取士會取得寬泛壹些,還有下壹次科舉,王相公的《字說》,《新義》都將不用,重新回到原來的路子上,搞不好還要重開詩賦。”
  王胖子說道:“這個不嚇人,王相公那壹套也逃不開十三經去,關鍵是朝廷對理工越來越重視。”
  “無咎公子上奏官家,要求新科需增加理工之學的內容,這個我估摸著好些夫子都得麻爪。”
  張玨大驚失色:“這可確實?”
  李老三給自己撈了個丸子:“幾位官人別聽王胖子胡謅,無咎公子的確奏了,不過給探花郎否了。”
  “什麽探花郎!該叫相公!”王胖子是蘇油的腦殘粉,立刻糾正。
  “是是是,蘇相公給否了,說是士人窮研二十年,壹朝加入理工之學,怎麽都考不過少年。”
  “這事情要做,那也得等到十年之後,待到如今這幫熟悉理工的少年成為青年,方才行得。”
  “反過來上了壹道詔書,說是天下理工學院皆應當引入文科,天下小學亦當按照皇家慈善中小學的路子,文理相宜地設置課程,還說十年之後,朝廷進用人才,皆需要完成中小學基礎課業的進修才成,理工入科舉,可以在十年裏壹點點加進去。”
  “教材、大綱、考試範圍,都要提前三年頒布天下,先讓士子有時間研習,不能‘不教而誅’,否則是斷絕天下聰明人上進之路。”
  “就跟這次科舉壹樣,溫公本欲盡廢王公之學,還是子由舍人上書制止,要求從下壹屆開始,依我說啊,這才是循序漸進之道。”
  張玨這才松了口氣:“家大人也預料到了新學會罷廢,不過倒是沒有預料到理學有壹天會入科舉,多謝兩位提醒了。”
  “對了,司徒入相,不知朝事上有何更張?要是策不應題,科考也拿不到好成績。兩位都是土著,不才厚顏,也想打聽打聽。”
  “嗨!”說起這個王胖子就來氣:“要我說,司徒就是過於謙讓!”
  “哪個宰相上任不先安插私人?可他就不!”
  “每日要文公呂公坐鎮都堂,自己堂堂首相在壹邊聽議!每有決斷都要請文呂二公首肯,方才僉書。”
  “還設置了壹個‘都省聯席會議’,每七日壹召集,三省六部共商國是,邊上還安排臺諫、舍人監督記錄!”
  “這哪裏還有什麽宰相之尊?分明就壹個跑腿伺候人的差事,如今京中都傳說呂司空不相而相,蘇司徒相而不相,不過是呂公壹提線傀儡、秉筆書記而已,氣死我了!”
  “妳也就那點米店商賈的見識!”李老三學究氣上來了,將筷子壹拍:“呂公壹心為國讓賢,屢屢請辭;朝廷尊隆老臣,以為司空;司徒謙退虛懷,雖進相位,卻每每周聞上下,不攬大權,不任私人;如今朝中和衷共濟,上下皆安,壹派清寧之相。”
  “不然妳以為河北役務、倉務,能如此快速安排下去?”
  “韓持國為門下侍郎,壹日正與司徒商談,有武人陳狀,詞色頗厲。持國叱之曰:‘大臣在此,不得無禮!’司徒止之曰:‘吾曹叨居重位,覆餗是虞,詎可以大臣自居耶!持國此言失矣,非所望也。’持國愧嘆久之。”
  “範右相既貴,接親舊情禮如故,他亦不改,世謂未有也。有以問之,則曰:‘非未有也,吾亦效顰耳。’蓋指司徒。”
  “所以如今滿朝清正,相讓為國,就是司徒帶起來的風氣,給妳王胖子說成啥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