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廚

二子從周

歷史軍事

大宋皇祐四年,壬辰。 西蜀王小波李順起義已經過去五十七年,盜販茶鹽的現象又重新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零四十三章 回京

蘇廚 by 二子從周

2021-7-9 21:49

  當然蘇油也完全沒有想到,這短短兩日裏的經歷,徹底激發了韓琦幼子對考古證史的濃厚興趣,為大宋啟迪出了壹個未來的金石大家,歷史大家。
  拋開兩個小破孩,壹路和韓純彥談笑著,來到了韓家莊子上。
  管事的早就在莊上候著了,蘇油看著水力還算充沛的洹水:“開水力工坊的好地方啊……”
  韓純彥早就顧不上這頭了,將發現這塊骨頭的莊戶叫過來,然後帶著幾人去地裏考察。
  這壹帶時常挖出獸骨,龜甲,甚至人骨,甚至淘井挖窯是還偶然會發現銅器。
  莊戶們早都不以為意了,龜甲變成了小孩子的玩具,或者刮痧壓鞋墊的工具,獸骨鏟鹽挺好使,至於銅器,壹般被莊戶們隨手變賣,或者留在家中當做容器。
  蘇油看著韓純彥,滿臉的譏笑之色:“妳家莊子是塊寶地,可惜莊主不姓劉。”
  言中指的是墨莊三劉,劉敞已然去世,但是劉頒和劉奉世還在,蘇油的意思是要這莊子是墨莊的話,以三劉的見識,定然壹眼就能認識到這些東西的文化價值。
  韓純彥羞得滿臉通紅:“少保就別取笑了,這要真是殷墟文字,我都不知道該向陛下請功還是請罪呢。”
  亡羊補牢,知恥後勇,韓純彥就是這裏的天,壹聲令下,很快,各家戶主就拿著從田間地頭裏搜檢來的東西過來。
  有些斑駁的銅器上甚至還有銘文,但是看起來韓家莊子上的莊戶們日子過得還不錯,主家照顧得算是周道,他們和外界接觸得很少。
  要是腦筋靈活之徒,將這東西帶到汴京城可貞堂外,起碼三五十貫是賣得出去的。
  除了這裏,附近還有幾處莊子,壹天時間裏,幾人淘到了五件銅器,三十多片帶文字的甲骨。
  谷雨剛過,地裏才下了粟苗,也不好重新再翻地,幾人只好就此作罷。
  蘇油放眼看了看莊子周圍,發現了壹處低矮方正的土丘,對韓純彥說道:“四路囚犯裏邊,有沒有盜墓賊,他們找地方才是專家。”
  韓純彥說道:“盜掘乃是重罪。”
  蘇油說道:“也不壹定是墓葬,還可能是宮殿遺址之類,先這樣吧,如果這些東西是三代舊物,這是我朝文華鼎盛之兆,陛下壹定會降旨的。”
  韓純彥拱手道:“還要拜托少保美言幾句。”
  蘇油笑道:“是,只說妳發現的就是。”
  便在這時,前方壹道快馬飛來:“學士原來在這裏,讓小的好找!”
  問詢之後,卻是蔡京的仆役,送來壹封書信。
  蘇油將信打開看了,對韓純彥說道:“京中有事,我得回去了,師茂是跟我壹道還是過壹段時間再進京?”
  韓嘉彥立刻將兩個哥哥拋棄了:“我隨少保壹道!”
  ……
  回程路上,蘇油閉著眼睛養神,但是心中思緒翻湧。
  能搞定韓家人,自己這邊的力量又大了壹分。
  朝堂裏邊,如今能話事的人,首相王珪,參政蔡確,章惇,樞密馮京,薛向,開封府尹呂公著,三司李肅之,大宋說起來人才濟濟,其實翻來覆去也就是那些。
  現在,還要加上自己。
  好多人都是自己當年的老戰友,老朋友,甚至可以說除了王珪交情不深,剩下的都與自己發生過交集。
  這裏邊哪些是朋友,哪些是敵人,其實並不重要。
  比如蔡確,對自己壹直禮敬有加,大蘇案發之前,是他壹力壓制,之後上任參政,也壹直在朝中不輕不重地說好話,但是他壹定就是朋友嗎?
  比如王珪,壹直對蘇家搞著小動作,但是,他壹定就是敵人嗎?
  《元豐寄祿新格》,看起來,吃虧的是王珪,得利的是老臣和自己,然而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如非自己早有留手,外加性格恬淡,換做其他人如章惇,薛向,只怕是明知道是陷阱也要朝裏猛沖,拼壹個魚死網破。
  沒壹個省油的燈啊……
  商稅收到皇家產業頭上的事情被高滔滔阻止,這壹條早在蘇油意料當中。
  蘇油要的,也不是什麽結果,他要的,是高滔滔拒絕的理由。
  腦子裏將近期政局進行了壹次復盤,感覺沒什麽大不了的,以後就得和這壹堆人在這口鍋裏攪馬勺,最多心累點罷了。
  ……
  偏殿當中,蔡確正在與趙頊匯報近日的工作。
  王珪如今的工作重心在整理官制,日常政務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蔡確也很上心,將朝政整理得不錯。
  不過趙頊對蔡確的態度,和對蘇油的態度有些不同,蘇油奏對的時候,趙頊是絕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壹邊聽取匯報,壹邊還在閱讀大臣們送上來的章奏條陳。
  蔡確說道:“陛下,因聖慈光獻太後之故,今年的大朝會取消。”
  “如今諸國使臣集聚汴京,從穩定藩國之心出發,需要陛下加以慰恤。”
  “夏至就快要到了,先王順陰陽之義,以冬至日祀天於地上之圓丘,夏至日祭地於澤中之方丘,既然有此禮,不如就利用這次機會,讓藩國觀禮,使知我大宋禮儀文華之盛。”
  趙頊翻著各方信件:“朝中禮儀之爭,定下了嗎?”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大宋的祭祀制度,到今天也發生了不少的變化。
  天地合祭就是其中之壹,而朝臣裏邊支持的和反對的,差不多五五開。
  主要是幾個原因,壹是經濟能力限制,能少搞壹次就少搞壹次。二是……夏天太熱。
  群臣出於“愛君”的緣故,認為“當今萬乘儀衛倍加於古,方盛夏之時,不可以躬行。”
  大夏天裏幾萬人頂著太陽曬壹天,很容易出事兒。
  除此以外,牲幣、器服、詩歌、樂舞、形色、度數……方方面面都有爭議。
  判太常寺李清臣上書:“天地之祀,萬國觀法,未易輕言。”
  “今夏至已近,而樂舞未修,樂章未制,八變之音未及習,齋祭之服未及成,齋宮未及立,壇遺未及廣,牲犢未嘗在滌。”
  “竊慮有司速於應辦,或致滅裂,有失嚴恭。伏乞更加詳酌。”
  時間不等人,陛下,該準備了。
  於是趙頊下詔,讓禮院趕緊籌措,結果禮院吵成壹團亂麻,將事情上移到中書。
  中書下群臣合議,這下更好了,誰不是六經三禮讀出來的,人人都有發言權,吵得更加熱鬧。
  最後王珪發話,先定大事,首先,搞不搞?
  搞,必須搞!
  好,那麽,是皇帝親祭還是宰執代勞?
  必須是皇帝親祭。
  好,那麽接下來,禮院分出班子各自負責,牲幣、器服、詩歌、樂舞、形色、度數分別成立攻關小組,對了,還有配神,大家各自取辦吧。
  這才算是把事情定了下來。
  蔡確說道:“王相公主持決意,事情大體已經定了下來,相比五月不該耽誤。”
  趙頊點頭:“那便抓緊辦理。”
  蔡確又拱手:“還有壹件事兒,如今理工之學日盛,我大宋通數算的人日多,新式教材裏邊,有諸多關於天文之學的介紹。”
  “我大宋有天文之禁,其目的是在於防止大奸利用天象蔑辱人君,煽動亂民,行大不忍言之事。”
  “如今數算普及,導致民間研究天文之學的人越來越多,持禁逾難。”
  “不少臣工認為,當稍禁天文之學,減少學宮數算的內容,使民風敦厚和睦,而不是錙銖必較,或者誘亂人心……”
  卻見趙頊捧著壹頁信箋突然大驚,然後擡頭對蔡確說道:“立即宣見王相公,韓忠彥,還有蘇頌,劉攽,朝中還有哪些文字大家?對了,還有歐陽發……蔡京和幾位知制誥書法也不錯,宣他們齊來入見!”
  蔡確大訝:“陛下,這是為何?”
  趙頊將手裏的甲骨畫片交給他觀看,說道:“蘇明潤和韓純彥,在相州發現了商朝記錄蔔辭的龜甲獸骨,其上文字,乃在金文,大篆以前!”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