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廚

二子從周

歷史軍事

大宋皇祐四年,壬辰。 西蜀王小波李順起義已經過去五十七年,盜販茶鹽的現象又重新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

蘇廚 by 二子從周

2021-7-9 21:48

  幾個工人用長長的夾鉗夾住半融化的鋼條,送入滾軋機的軋輪之間。
  鋼條通過不同軋輪之後,有的變成鋼棒,有的變成鋼片。
  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讓蘇油很滿意。據四通商號統計,大宋如今全國鋼鐵產量不下五千萬斤,其中川峽和陜西消耗量占三分之壹,也就是壹千五百萬斤的規模,其中壹千萬斤,就出在這裏!
  壹個鎮,產出大宋所需五分之壹的鐵料,說是鋼鐵之城,完全不為過。
  這裏基本都是男人,很多人都有壹個特點,除了頭上裹著頭巾,頭發還在,手臂上,腿上的汗毛,臉上的胡須,眉毛,全都沒有。
  壹處處工坊裏,傳出叮叮當當的聲音,水力鍛錘將尚處於紅熱狀態的鋼板打薄,切斷,經過淬火,然後在砂輪上打磨,拋光,變成壹柄柄刀條,劍條。
  壹張張牛皮,被送入沖壓機,沖成壹個個橢圓形,中間有壹個長方形空洞。
  女工們熟練地將牛皮錢抹上滾燙的膠水,壹枚枚穿在壹起,送入壓力機械壓緊,變成筒狀,放到壹邊用夾具夾著晾幹。
  組裝車間裏也是女工為主,將刀條加上模具,敲上刀鍔,護手,牛皮筒的握柄,金屬柄頭,釘上鉚釘。
  打磨車間裏,皮帶輪呼呼轉著,對刀具進行最後的加工,將刀柄打磨規整,拋光,壹柄制式長刀或者長劍便制造成成品了。
  監工們在檢查著產品質量,督促工人們將刀劍浸油,放入木匣,以幹燥的稻草分隔開,然後打上生產日期,標記,送入庫房。
  這裏的管理方式,比大宋胄案更加嚴格,效率也更加高效,已經開始脫離半手工半機械化作坊模式,開始漸漸具備了壹個個工廠的雛形。
  除了軍器,還有農具,渭原上芟割牧草用的長柄大鐮刀,就是這裏的出產。
  二林刀劍的口碑,正在逐步傳播開去。銷路遍及大理,吐蕃,蜀中,西北……
  小高侯爺對這塊實際控制權在宋人手裏的飛地,態度上是明裏不說暗中支持,因為鋼鐵產業他家也有不少的股份。
  這是壹份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的收益。
  更先進的技術,比如車床,銑床,儀器儀表的生產,蘇油則放在了嶲州。
  這裏畢竟是外國。
  蘇赤尊如今已經變成了壹個徹底的大軍器豪商,壹臉胡須變得雪白,不過臉色更加紅潤,見到蘇油便壹把拖入懷中,來了壹個狠狠的擁抱:“哈哈哈,二林的大巫小孩終於長大了,怎麽還是這麽文弱?聽說妳在西北夷人那裏,得了個智慧光明上師的稱號?”
  蘇油好不容易從老頭袍子的猞猁皮毛裏掙脫出來:“十年不見,大將軍還是如此雄健威武。”
  蘇元貞上前與老頭見禮:“爹,我回來了。”
  蘇赤尊大手扶著額頭:“得,又多壹個書生娃子,如今的二林娃子越來越不像二林娃子了,冬天裏臉幹凈,夏天裏手幹凈,這樣的娃子還有什麽娃子樣兒?”
  蘇油將石薇招呼過來:“伯伯,這是我剛娶的新婦,石薇。石薇,叫伯伯。”
  石薇對這粗豪的老人家印象很好,笑著打了招呼。
  蘇赤尊看到石薇眼神壹亮:“聽阿彌來信說妳武藝高強,險些將西夏國主都給剁了?好!這樣的女娃是好女娃嘛!我二林部的女孩子,也是能盤馬彎弓,舞刀弄劍的!”
  蘇油更關心範先生:“伯父,範先生還好吧?”
  赤尊笑道:“還好,老範是越活越有仙氣兒了,如今每日裏調琴誦經,要不就監督娃子們進學,對了,等到了大祭殿,保準嚇妳壹跳!”
  眾人上了大船,壹路沿著安寧河來到邛海,大理建昌府城守,如今也是二林部和江陽城重點籠絡的對象,像宋國的官員更多過像大理的官員。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大理與大宋在這壹帶的疆域本來就劃分不明,建昌府這城池肯定是屬於大理的,不過如今卻在二林,江陽,渡口三地包圍之中,處境變得非常古怪。
  好在如今大家好得穿壹條褲子,小高相爺早就給二林部發了行牌,任由商隊出入,城守的日子不是壹般的滋潤,也都知道財神爺是誰。
  隊伍在這裏換了好馬,開始上山。
  建昌府到嶲州的大路正在修建當中,還未全程貫通,要去嶲州,還是得先去二林。
  不過到二林部核心,也就是如今的樂於縣,嶲州防禦司所在地,大路早就修好了。
  赤尊騎在高頭大馬上:“這是阿彌從渭州搞來的,拿船兜了好大的圈子,騎著是威風,就是只能跑大路,翻山去雅州眉山那是沒戲。”
  道路雖然寬敞,但是彎來彎去,沒辦法,這條路還要負責將二林的錳礦運往渡口,坡度不能太大。
  路上運輸非常的繁忙,見到至尊和蘇油的儀仗,所有人都停下車馬,漢人躬身施禮,夷人匍匐跪拜。
  儀仗過去,身後壹般都會傳來隱隱的歡呼。
  “我見到大巫了!跟家中畫像上那小孩不壹樣!是個俊俏郎君!”
  “那是,大巫身邊的小娘子,肯定就是我們樂於縣的縣君!”
  “趕緊趕緊,這趟貨送完,我們就去祭殿朝覲,興許還能見著!”
  “那到時候借張大哥這車,把兩家老小也拉上!家裏老人可是念叨得我耳朵都長繭子了,估摸著這次要再見不著,大巫幾年後就得去汴京城了!”
  “對呀,還是老弟妳想得周全……”
  ……
  從二林山谷中流出的溪水,沿著大路邊的水溝潺潺而下,路邊山上的松林裏,已是積雪。
  遠處層疊的山峰之上,雪線清晰,壹座座雄偉的山脈,都如同戴著白色棉帽的巨人。
  有的山頂將白雲撕扯得像壹面旗子,如同雄壯堅守的儀仗兵,對這支隊伍禮敬歡迎。
  石薇很少見到如此景象,不由得嘖嘖稱奇。
  蘇油逗弄著石薇鞍前穿著厚厚棉袍的木客:“回家了,高興不?”
  木客指了指山上的松林,比劃著手勢。
  蘇油笑了:“就知道吃,松果裏邊的松子早就爆走了,等到了二林部,請妳吃面包。”
  又問石薇:“薇兒,冷不?”
  石薇搖頭:“不冷,想不到阿彌姐姐的家鄉景色如此壯麗雄渾,難怪能有那樣的性格。”
  蘇油說道:“我倒是對姐夫很好奇,能讓阿彌百煉鋼變繞指柔的男人;還能默默搞好家庭後勤,讓愛妻在外行商帶兵,建功立業的男人。這胸襟氣度,不是我說,比當朝宰執也差不了多少。”
  蘇赤尊對這女婿似乎也是非常滿意:“妳姐夫是範先生的學生,阿彌早年在外邊闖蕩,不知怎麽的,有壹年回來,壹次就看對眼了,幸好也是高姓人家,沒給我添麻煩。”
  “阿烈常年在外領軍打戰,阿彌做生意,元貞要進學,家裏的壹攤子,都是妳姐夫操持。”
  “如果說老範如今是大半個神仙,妳那姐夫就是小半個,見面妳就知道了。”
  轉過山口,空氣中壹下子帶上了幾絲暖意,二林部,如今的樂於縣,到了。
  以前這裏都是依附二林的小部族帳篷區,如今全部變成了泥磚房,房頂是平的,也是曬臺,家家有壹根木旗桿,上面飄著眉山生產的白絹。
  好些泥磚房墻上還畫著漆畫,是供奉神靈的壁畫,不少身著皮裘的老人,倚著墻,就好像佛菩薩坐下的信徒,虔誠地轉著經筒。
  蘇元貞取出大巫的行杖,將骨串掛在杖頭上,縱馬來到蘇油前方開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