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騎豬去挖坑

都市生活

“新藥研發又失敗了,這已經是今年的第五次,建議暫停任何研發投入……”
“公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百五十二章 新的目標,肌肉神經再生

我能提取副作用 by 騎豬去挖坑

2024-2-8 18:01

  劉玉容是劉阿婆年輕時候的名字,現在她已經72歲了。
  年輕時的她參過軍,雖然身材瘦小,但是腰背筆挺,眼神有力,是壹名英姿颯爽的女兵。
  隨著年齡的增加,尤其是65歲以後,她的腰背部經常會隱隱作痛,夜間小腿肚子也經常抽筋,壹旦發作就會疼上十幾分鐘,需要按摩很長時間才能緩解,特別影響睡眠。
  她的脊背也不再挺直,而是彎了下來,走路總是低著頭,動作緩慢,但好歹還算行動自如。
  壹直以來,她都覺得這是人老了以後的正常現象,並沒怎麽在意。
  直到有壹次,在家收拾舊箱子時,她突然腿壹軟,滑倒在地,後背狠狠地撞到了墻上。
  瞬間,腰背部傳來壹陣劇痛,當時她就在地上坐了半個小時,才能爬起來。
  腰背部的疼痛從此以後就加劇了,持續了2周才慢慢緩解。
  由於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時獨居在家的她為了不讓孩子擔心,便沒有去醫院檢查。
  其實她自己也覺得,不過就摔了壹跤,撞了壹下腰,不算什麽大問題。
  這樣的疼痛,在年輕的時候她經歷得可多了,真的是眉頭都不會皺壹下。
  但是隨後幾年,她腰背部的疼痛,次數越來越頻繁,經常痛得她直不起腰。
  於是她索性壹直保持著彎腰狀態,甚至還柱起了拐杖。
  慢慢地,她的背彎曲得越來越明顯。
  劉阿婆想著“人老腰彎”是常事,便漸漸地接受了自己的駝背生活。
  直到兩年沒見面的女兒回家探親的時候,才驚訝地發現母親竟然駝背了,而且駝背的情況非常嚴重,日常生活都明顯受到了影響。
  在女兒的逼迫下,劉阿婆終於拄著拐杖去了昆市第壹人民醫院。
  此時的她,整個後背已經彎成壹個非常不自然的半球形,駝背異常明顯。
  整個人的脊椎就像蜷曲的蝦仁,要用雙手緊緊地把手杖撐在胸前,才能穩住身體。
  腰背壓得非常低,幾乎無法擡頭直視前方,只能低頭看著地面。
  劉阿婆就像壹只被沈重的後殼壓得無法透氣的蝸牛,異常緩慢地走進了診室。
  女兒站在她身邊,攙扶著她,就像牽著壹頭年老體衰的駱駝。
  人們壹眼望去,只能看到高聳的駝峰,卻無法與她對視。
  這壹幕,給當時看診的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壹名骨科醫生,他給許多類似的患者看過病,但這麽嚴重的骨質疏松癥,連他也很少見。
  醫生首先給劉阿婆做了身高變化評估。
  結果讓人震驚!
  年輕時身高158公分的她,現在身高只剩下147公分了,身高足足丟失了11公分。
  再經過壹系列的檢查,劉阿婆的骨密度已經達到了-4.1,被診斷為嚴重骨質疏松,同時她的第7和第8胸椎還有陳舊性的壓縮性骨折。
  正因為嚴重的骨質疏松和壓縮性骨折,偷走了她的身高,才導致了她明顯的駝背。
  住院治療過壹段時間後,劉阿婆的疼痛有所好轉了。
  雖然醫生也開了抗骨質疏松的藥物,但這個年齡,考慮到服藥後的不良反應,能選擇的藥物也比較有限。
  最常用的就是雙磷酸鹽治療,但無論什麽治療,並不能大幅度恢復骨密度,而是盡量地降低骨折風險,只能讓她維持住現在的狀態,不再繼續惡化下去。
  這其實就夠了。
  針對骨質疏松的任何治療,都是壹個長期且漫長的過程,很多時候,醫生只能幫壹把,最終戰勝疾病的只能靠自己。
  按照慣例,她住兩周後就出院了,以後每年痛到無法容忍的時候,會再來住兩周,如此循環往復。
  出院的時候,醫生看著劉阿婆彎腰的情景,不禁感慨萬千。
  這種嚴重的骨質疏松,其實沒有什麽特別有效的辦法了。
  他知道自己已經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劉阿婆的病情越來越重。
  想到這裏,他心中湧起壹股深深的無力感,感覺到壹絲悲哀和無奈。
  其實劉阿婆最好的預防骨質疏松的年齡是在30多歲,但時光倒流四十年,那正是80年代。
  對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幾乎是沒有骨質疏松這個概念的。
  這也就決定了這壹代人其實已經過去了最好的時間。
  這也是為什麽現在那麽多的老人患上骨質疏松的原因。
  這大概就是時間的代價吧,醫生搖了搖頭,心中嘆息道。
  劉阿婆的女兒對母親的病情很看重,專門回家照顧她,還下載了最權威最熱門的龍圖APP記錄病例和服藥情況。
  壹個陽光明媚的冬日,壹條通知發到了劉阿婆女兒的手機上。
  她瞬間歡呼起來:“媽,三清出治療骨質疏松的藥了,現在開放臨床三期試驗名額,我幫妳報上名啦。”
  劉阿婆坐在陽臺的椅子上,金色的陽光灑下來,她卻只能看著腳下發呆。
  “什麽試驗啊?報啥名?”她神情木訥,有些口齒不清地問道。
  女兒笑著走過來,蹲下說道:“就是去住院吃藥,壹會我就帶妳去。三清的藥效果都很好,這款想必也不會讓人失望。”
  “哦。”劉阿婆應了壹聲,沒再說話。
  女兒興奮不已,說個不停:“這個藥很厲害的,天上的宇航員都在吃呢,他們在空間站吃,在地球上也吃,肯定效果好啊,不然國家能讓他們吃嗎?媽,妳要是吃了肯定也會變好的。”
  劉阿婆突然緊緊抓住她的手,顫聲道:“宇航員都在吃嗎?那應該是很好的,我相信國家。”
  女兒看向母親,只見她渾濁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麻木的眼神裏似乎冒出了壹絲希望。
  於是趕緊點頭道:“錯不了,絕對效果好。”
  當天下午,劉阿婆就來到醫院,壹番體檢後,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她被分在重癥組,跟壹群彎腰駝背的老頭老太在同壹個病房。
  這些人,年紀最輕的也有65了。
  隔壁還有絕經組,輕癥組,甚至還有青年組,加起來足有好幾百人。
  絕經組都是壹群大媽,輕癥組是壹群大爺,至於青年組,人數也不少,這個病對年輕人來說,越來越常見了。
  他們患病都是因為壹些不良生活習慣,比如不曬太陽,缺乏鍛煉,經常喝碳酸飲料,吃垃圾食物,從而導致鈣流失,維生素D缺乏,損害了骨骼。
  每個組的情況不壹樣,所以吃的藥也不壹樣。
  像青年組,由於年富力強,恢復力很強,配合藥物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就行了。
  至於大媽大爺們,大媽要服用性激素類藥物,大爺則不用,而是服用促進骨形成的藥物。
  而且這次除了重癥組,其他患者都是要參加雙盲對照試驗的。
  因為市面上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很多,所以要跟已經上市的壹線藥物,進行對比試驗。
  重癥組患者年紀都比較大,而且都治療了好幾年,該吃的藥物都吃過壹遍了,市面上現有的藥物已經沒啥效果了,所以治療方案要更慎重壹點。
  這群老頭老太可經不起折騰,自然不用參加雙盲試驗。
  劉阿婆由於脊椎變形,只能側躺在病床上,她全身疼得厲害,不住顫抖。
  接下來,她每天除了補充鈣質,就是吃三清的新藥。
  第壹周,她並沒有太明顯的感覺。
  第二周,似乎全身的骨頭不怎麽痛了,乏力的現象也有所改善。
  第三周,腰背的疼痛沒那麽嚴重了。
  第四周,檢測結果顯示,骨密度增加了7%,達到了-3.8。
  雖然骨質疏松還是比較嚴重,但已經得到了抑制,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又過了壹個月,劉阿婆的腰背疼痛現象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緩解,疼痛變得可以忍耐了。
  她的骨密度值已經達到了-3.4,比起之前,骨密度增加了18%,效果可謂立竿見影。
  女兒在病床前,握著母親幹枯的雙手,激動得淚流滿面。
  “媽,抗骨質疏松治療非常成功,骨密度已經提上來,接下來,只要手術修復畸形的脊柱,妳就能挺直腰桿,正常行走了。”
  兩個月的臨床試驗,效果很明顯,母親的病情得到了抑制,在不斷好轉。
  接下來,她會請醫生為母親進行脊柱矯正手術。
  手術難度很高,對技術和設備硬件的要求很高,同時創傷大,時間長,也有壹定風險。
  不過母親現在的骨密度已經提高了,早日做手術,就能早日正常行走。
  到時候,就只需要吃藥,長期康復治療就行了。
  在三維成像CT系統的引導和超聲骨刀,磨鉆等先進手術設備的輔助下,手術順利實施。
  術後,劉阿婆的脊柱得到了矯正,她終於可以安適地平躺在病床上了。
  阿婆艱難地轉動腦袋,看完四周的景物,又看向天花板。
  她的眼眶濕潤了。
  五年了,總算可以擡頭望天了,再也不用盯著腳面了。
  只要以後繼續吃這個航天員認證的藥物,她肯定能徹底康復。
  劉阿婆黯淡的雙眸中,對未來生活的希望之火,重新點燃了。
  像劉阿婆這樣的在慢慢康復的患者,還有很多。
  試驗接近尾聲的時候,所有參與的試藥者,病情都有了極大的改善。
  ……
  骨吸收抑制劑的臨床三期實驗報告很快到了衛康手上。
  他對結果非常滿意,即便采取了雙盲實驗,數據依然驚艷。
  比起對照的藥物,服用三清骨吸收抑制劑的患者,骨密度都增加了20%以上,新患椎體骨折的風險降低了81%,非椎骨骨折的風險降低了62%,髖部骨折的風險降低了73%。
  不良事件方面,三清的新藥也更少,基本上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衛康不禁心中感慨,系統出品的藥物,總是這麽安全有效。
  壹般來說,藥物的副作用除了自身的原因外,另壹個重要原因就是輔料和制作過程中的雜質。
  能做到這麽低的不良反應,藥物分子提純技術必須達到壹個非常高超的地步。
  由不得衛康不羨慕。
  “咚咚咚!”
  敲門聲突然響起。
  “進來!”衛康看了眼日程,想起來這是跟陳以清的工作例會。
  果然,陳以清很快推門而入,坐在了他的對面。
  “衛總,最近神經科學實驗室的科研項目安排如下……”
  陳以清條理清晰地匯報著實驗室的工作進展,聽得衛康直點頭。
  “妳們實驗室又有新的科研目標了,這次是要研究運動神經元的再生。”
  衛康好奇地看向這個新項目,問道:“有發現了?還是只是壹個想法?”
  陳以清微笑著解釋道:“我們在腦神經元再生方面的研究有了巨大的突破,但是人體神經系統並不是只有大腦才有,肌肉裏面神經也很發達,這次我想要研究的是運動神經元再生。”
  “運動神經元通過脊髓來連接大腦和肌肉,是非常有潛力的研究對象,對人體神經系統的深入了解大有用處。”
  “妳知道的,運動神經元病也叫漸凍癥,會導致患者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最後呼吸衰竭而亡。這個病非常出名,壹直以來都是絕癥,但是最近幾年,科學家們發現了該病的潛在治療靶點,提供了壹些新的思路,我想試試。”
  “不過這只是壹個新藥研發項目,我還是會繼續人類大腦方面的研究,畢竟大腦才是我的最愛。”
  衛康心中頓時大喜,這做老板的,不怕員工太積極,就怕員工不積極。
  老陳能主動發掘新的項目,進軍新領域,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他當即拍著胸脯答應下來:“沒問題,妳需要什麽資源,多少投入,隨時跟我說。”
  “好的,我會和我的助手張莉壹起研究這個項目,她在神經科學方面非常有潛力,我準備好好培養她。”
  陳以清沈吟片刻,又提起了壹件事。
  “不錯啊,上次妳發表的論文,好像第二作者就是她,妳能為公司找到優秀的人才,我非常高興。”
  “是的,她已經是實驗室的壹名組長了,非常有天賦的壹個小姑娘,沒準以後能接我的班。”
  “可以啊,只要她表現出足夠的能力,以後就算成為神經科學實驗室主任也沒問題。”衛康呵呵壹笑。
  會議結束後,衛康從電腦上點開壹個名單。
  這個名單上的人,都是表現優越的年輕員工,值得公司大力培養。
  他把張莉也放進了這份重點關註名單裏。
  能讓陳以清這麽推介的壹個人,應該足夠優秀,值得保持關註。
  幹完此事後,他又看向桌面,那裏是其他幾個新藥的臨床實驗報告。
  上次他壹口氣提取了八種新藥,現在它們的實驗結果都出來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