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秋風掃落葉
遼寧1950 by 過渡形態
2023-1-16 17:27
遼寧省穿越壹周年之際,新中國在1951年的秋季收獲與統計剛好完成,統計部門給出的數據給了黨中央壹個大大的驚喜。
經過壹個月時間的收獲與統計之後,社會主義陣營諸國共同迎來了壹次史無前例的大豐收,在遼寧省的全力支援之下,新中國國內其他省份的糧食產量相比前壹年增加了40%以上,全國截止到秋收時的本年度總產量達到了1.9億多噸,人均糧食占有量更是有310公斤,相比1949年的208公斤足足多了壹百多公斤。雖然按照後世的糧食安全標準,新中國的人均糧食占有量依舊不算充足,但是對於已經在饑餓與戰亂中飽受數百年煎熬的中國農民而言,今年的豐收已經稱得上是奇跡。
蘇聯、朝鮮、越南、日本等國的農業生產在獲得了我國的指導與建議之後,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廣泛蔓延在多數社會主義國家中的糧食產量不足問題已經大為緩解。而隨著遼寧省的技術擴散與新中國工業建設的高速發展,可以預見1952年的世界將會迎來壹次更漂亮的豐收。
和喜氣洋洋的社會主義陣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歐地區的人們在收割這種工作上都遇上了不小的麻煩。由於歐美在20世紀大規模地普及了聯合收割機和其他重要的農業機械,基本將大規模農業工作交給機械來處理,石油危機便給歐洲的農場主們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買不到汽油的農場主們只好從城鎮中雇傭失業者來人力收割糧食作物,但即使收割完成之後他們的農作物也沒辦法往城市裏面送,畢竟各個城市的街道上已經很少能看到民間使用的汽車和卡車了。
為了避免城市中的糧食短缺,歐洲各國政府還不得不拿出寶貴的應急儲備來幫助運輸農產品。而在經濟崩潰的條件下,農場主們也發現自己出售完今年的作物之後,不僅沒能賺到多少錢,還沒辦法從城市裏買到什麽東西。
於是乎,當遼寧省群眾在穿越壹周年紀念日這天回到家中打開電視機的時候,便能看到新聞中正在報道歐洲工農聯合大抗議的現場情況。在這些面臨著超大規模抗議的國家中,承受壓力最大的壹個自然就是法國了。
繼意大利共產黨在本月中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功奪權,歐洲資本主義陣營的崩潰速度也陡然加快。美國政府在重重壓力下宣布從奧地利撤軍,奧地利隨即進入蘇聯的全面管控狀態;躲在阿爾巴尼亞境內的希臘共產黨殘部聯合阿爾巴尼亞誌願軍向希臘發起反攻,希臘國王喬治二世以及整個希臘政府落荒而逃,希共僅僅用三天時間便重新奪回希臘政權;丹麥、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四國王室集體逃亡美國,其政府也已經放棄控制混亂的社會。
在如此多的國家當中,法國本應該是底氣比較足的那壹個,畢竟他們不僅有自己的軍隊和殖民地,資源儲備也相對豐富壹點。但以色列對外侵略事件結束之後,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直接對所有殖民主義國家提出警告,任何鎮壓殖民地獨立運動的軍事行動都必須被安理會派出維和部隊立刻制止。福建號編隊已經進入北大西洋海域,如今正在法國與西班牙以西北的海域航行,如果法國壹意孤行對北非展開殖民戰爭,他們所剩無幾的艦隊估計要全都沈在地中海裏。
失業的工人與不滿的農民在經過兩個月時間的積怨後全都湧向了巴黎,法國共產黨在很短的時間內重新得以發展,聲勢浩大的示威人群將法國首都這座巨大的城市擠得水泄不通。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總統奧裏奧爾在自己的辦公室裏面來回踱著步,房間裏面還有壹眾幕僚和官員,每個人都神色慌張。“如果放任民眾亂來,放任共黨分子亂來,德國和意大利現在的樣子就會是我們的下場,我們不能就這樣認輸!”
被各方壓力折磨得有些精神衰弱的奧裏奧爾揮舞著自己的雙臂,想要在說話時做出壹副很有氣勢的樣子,但是他面前的官員和軍官們全都垂頭喪氣。
事實上,他們現在就能聽到愛麗舍宮外抗議人群的怒吼,如果不是之前調來外籍軍團的士兵在愛麗舍宮外拉起警戒線並實彈站崗,憤怒的巴黎群眾可能已經沖進來把他們大卸八塊了。沒有誰知道為什麽幾個月前還勤奮樂觀的法國群眾為什麽在這時候變成這麽壹副“暴民”的樣子,不過法國人對革命這件事情也說不上陌生。
“總統,我們的資源儲備已經徹底耗盡了,接下來我們已經做不了什麽了。”壹名部長哭喪著臉說道。
“美國人已經回絕了我們的所有請求,他們估計真的要從歐洲抽身了,我們最好還是早做打算吧......”外交部長同樣用報喪的語氣匯報壞消息,他們最後壹次向美國政府求助時沒有得到任何積極的回應,美軍也開始準備從法國離開。
“那我們就要放棄?”奧裏奧爾不敢置信地看著面前的官員們,他壹時間沒法接受自己執政失敗的事實,更無法接受法國會在這麽短的時間時內崩潰。
“不,不是這樣的!”奧裏奧爾突然用力地拍了壹下桌子,這讓官員們都嚇了壹跳,“壹定都是外面那群暴民搞的鬼,他們受到共產黨和俄國人的指示,想要從內部搞垮我們的國家,我絕對不會讓他們得逞!”
官員們面面相覷,他們可以理解總統此時的心情,不過還是期望能聽到壹些更加務實的命令。既然已經投共的歐洲各國的前政府現在都跑到北美去了,他們也應該做壹做準備什麽的,比如把黃金儲備和重要的工廠設施帶走,而不是在這裏大發雷霆做無用功。
“可是總統,我們已經無法控制街道上的抗議行為,那些暴徒完全不聽勸告,他們已經被共產黨徹底洗腦了。”壹名官員急切地說道。
“是啊,我們已經無法恢復城市的秩序,現在外面到處都是暴民。”
似乎是在響應官員們的言辭,窗戶外面飄來了國際歌的曲調,圍在愛麗舍宮外面要求政府下臺的人群經常在某些人的帶領下高唱歌曲,並向圍墻外的外籍軍團陣地投擲垃圾和石塊。
而聽到民眾歌聲的奧裏奧爾更加受到刺激,他的額頭上青筋暴起,雙手緊握成拳,大聲吼叫道:“不論如何,先給我恢復巴黎的秩序再說!讓那些受了共黨蠱惑的暴民好好知道厲害,我們得讓外籍軍團把坦克和大炮開進城裏面,讓民眾都回家去!”
總統的要求讓在場的幾個軍官嚇了壹跳,而且這壹要求和那種面臨絕境的胡言亂語不壹樣,外籍軍團現在真的可以執行奧裏奧爾的命令。如果他們命令外籍軍團進入巴黎,並且如同壹百多年前那樣在大街上開炮的話,外面的抗議示威可就真的要演變成革命了。
要知道,“掛路燈”這個在21世紀的網絡上非常流行的梗,其源頭之壹就是法國大革命。在總統辦公室裏面的官員們既不想被掛在路燈上,也不想被送上斷頭臺。
“請您收回成命,這樣是無法成功鎮壓暴民的!”壹名軍官慌張地說道。
“是的,我們不能在巴黎市內這麽做,這樣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傷亡!”
然而,他們的勸阻並沒能讓奧裏奧爾放棄己見,他壹再要求立刻開始鎮壓巴黎市內的數以十萬計的抗議人群。軍官們勸阻未果,只能很勉強地表示將會強力鎮壓街道上的抗議者,但他們並不打算付出什麽實際行動。所有人都認為,再等幾天時間,總統就該認清現實了,到時候不管他自己跑不跑,反正他們這些人是肯定要拖家帶口去美國的。
法國的體量在這種波及全歐洲的大規模經濟崩潰下還是堅持了壹定的時間,以至於奧裏奧爾到現在都可以不作出流亡美國的決定。巴黎市內的大規模抗議行動雖然聲勢驚人,但不至於讓法國政府立刻倒臺。
而對於法國政府的官員們來說,他們其實也還想嘗試拖壹段時間,畢竟海峽對岸的英國還沒有崩潰,他們怎麽能比英國更早向社會主義陣營投降?
英國的艾德禮內閣此時也並不好受,因為英國本土同樣不在美國考慮保留的範圍以內,來自美國的貨船在九月底的時候便不再送來資源和貨物,而只是單純地帶走英國貴族和資本家們的資產。上議院的新老貴族基本在壹個多月的時間裏跑了個精光,下議院的議員也有壹大半不見蹤影,本該進行的大選因此沒能舉行,內閣連個能背鍋的人都找不到,負責維持政府運行的公務員們也有很多人拖家帶口前往美國和加拿大。
當意大利轉換陣營之後,英國王室中最後壹個留在不列顛的人,也就是國王本人也乘上了前往加拿大的豪華郵輪,抗議人群直接開始質疑艾德禮內閣的執政合法性。英國共產黨在這壹時期同樣活躍起來,他們開始有組織地進行發展,隨時準備終結這個綿延數百年的帝國。
和歐洲大陸上的其他國家相比,英國面臨的經濟困境程度之大難以想象,這個本就極度依賴殖民地和對外貿易的帝國主義國家,在石油危機和美國短援的雙重打擊下壹蹶不振,乃至於政府的財政都迅速出了問題。大規模的失業還只是次要的,英國政府現在甚至沒有能力給皇家海軍的水兵發工資了,或者說皇家海軍其實從八月份開始就大規模欠薪,憤怒情緒在水兵中迅速蔓延。
而令人意外的是,英國共產黨在社會宣傳時取得最佳效果的,也恰恰是皇家海軍內部。
此時的英國海軍艦隊仍然有壹定的規模,被欠薪的水兵們積怨已久,又在十月份這個風雲突變的時期從英國共產黨的報刊中看到了火上澆油的消息:在廣大水兵們為了響應英國政府“共克時艱”的號召而忍受欠薪的當下,海軍少將及以上軍官的薪水仍照常分發,最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倫敦地區高級公務員竟然能夠隨通貨膨脹率漲工資!
“就算在這種時候,倫敦的那群貴族老爺們也還要拿更多的錢!”
“我們家裏的人已經全都失去了收入,海軍卻還要給將軍們照樣發工資!”
“皇家海軍的艦隊現在在保護誰?王室根本就不在不列顛島上!”
沸沸揚揚的議論在各個海軍基地的水兵中迅速蔓延,軍官們根本管不住各種流言的傳播,甚至有些基地的水兵開始毆打軍官,這已經是軍隊嘩變的前兆。
向來有錢的皇家海軍尚且如此,本就不受重視的英國陸軍更是悲慘,陸軍的普遍降薪從今年的六月份便開始,進入到七月份之後就沒有士兵拿到過實際的軍餉。英國財政部人員和金融界人士對時局的變化更加敏感,他們早就開始掏空英國財政來填滿自己設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腰包了。
不列顛島北部的各個陸軍基地早就亂成壹團,但是倫敦市內的官員和公務員們根本不理會國防部的警告,他們都忙著將自己的私人資產轉移上船。
當然了,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他們還是向部分軍隊發放軍餉,並將皇家海軍的貝爾法斯特號輕巡洋艦開進泰晤士河,隨時準備掩護重要人物的撤離。
不過藏身於泰晤士河邊的議會大樓中的議員們所不知道的是,貝爾法斯特號的水兵們已經與英國共產黨取得聯系,正在暗中策劃著壹個大大的驚喜。他們已經將矛頭指向了這兩個月來壹直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海軍軍官們,並暗中和倫敦城外的某些陸軍部隊進行聯系。
“記住,口令是‘阿芙樂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