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可怕的終結
遼寧1950 by 過渡形態
2023-1-16 17:27
海倫娜號巡洋艦已經在太平洋上航行了數天時間,在這期間她在珍珠港進行了壹次補給,然後就壹路航向自己的目的地東京。
海倫娜號的水兵們都對藏在彈藥庫裏面的神秘貨物議論紛紛,有些人已經猜到了他們此行是在運送什麽東西了。知道實情的艦長和其他軍官都希望盡快趕到日本,將船上的燙手山芋丟給李奇微將軍,運送原子彈這個任務在美國海軍裏壹點也不吉利,第壹個承擔這種任務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就在運送“小男孩”之後不幸被擊沈了。
美國對此次運輸任務的保密措施非常完善,他們的行程只有極少數人知道,而且並不采用通常的航線。海倫娜號和護航的驅逐領艦在航行期間保持無線電靜默,他們只有在遭到襲擊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無線電向本土求援。
不過他們終究逃不過來自太空中的眼睛,解放軍的偵察衛星在幾次公轉中都捕捉到了這兩條正在航向日本的戰艦。但由於這樣的大大小小的增援船隊非常多,因此海倫娜號的真實任務並沒有被確定,解放軍也沒有能力確定美國人送出的原子彈具體在十幾條從美國本土開出來的戰艦中的哪壹條當中,只能暫時都安排監視,大不了等他們匯合到東京的時候壹塊擊沈就好了。
“我們大概還需要多久時間能到目的地?”海倫娜號的副艦長向艦長問道。
“明天吧,不過我們要想辦法把貨物送到岸上,我們現在沒辦法靠岸。”艦長再出發之前已經被告知日本的各大港口已經被敵人用高科技的水雷封死,他們需要在抵達日本後聯系駐日美軍想辦法將兩枚重達數噸的原子彈送到岸上。
他們並不知道本土已經準備好和中國人進行談判,以便於將日本的駐軍都撤出來,把這個爛攤子留給日本人自己。
而與此同時,原本正在向日本靠攏的其他美軍艦隊陸續接到了來自本土的新命令,他們被要求直接返回菲律賓和夏威夷待命,不要繼續接近日本了。只有從本土出發的增援艦隊作為對海倫娜號的掩護繼續靠近日本,但他們都停在距離日本還有壹段距離的海面上,以免被在日本周圍巡邏的敵人潛艇發現並擊沈。
白宮要求增援艦隊撤回,以及允許日本人重新武裝軍隊的命令很快就傳到了駐日盟軍司令部這裏,李奇微感到如釋重負。這壹系列命令的最終目的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放棄日本,這樣壹來李奇微他們就不用壹直糾結於保住日本這壹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了。
“這下子我們終於可以回國了嗎?”亞瑟中將也感到壹身輕松,雖然駐日美軍失去了包括密蘇裏號在內的大量軍艦,但是他要是再不能回國的話恐怕連小命都要留在這裏了。
“白宮說他們已經在聯系中國人進行談判了,要求我們近期不要惹怒他們。”李奇微坐在椅子上,手裏還拿著白宮發來的電報。
“我們還能怎麽惹怒中國人?”亞瑟苦笑著說道。
“白宮要我們答應日本人的請求,幫助他們重新組織軍隊,還要在這段時間內盡量壓制住日本的共產黨分子。這些事情都會惹怒中國人,所以我們要謹慎地行動。”李奇微說道。
“我們真的要把所有裝備都給日本人嗎,甚至還包括那些東西?”亞瑟知道白宮的計劃,不過還是對白宮的大膽感到緊張,畢竟坦克飛機什麽的還好說,直接給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算是開創歷史了。
“運都運來了,留給日本人比我們浪費燃油帶走要劃算得多,還能給中國人制造不少麻煩。”李奇微倒是很理解白宮的決定,反正日本最終難逃落入共產黨手中的命運,那還不如趁他們的勢力可以起到作用的時候盡可能地制造麻煩。
“日本人會不會拿著我們的東西找中國人求饒,這不是不可能的吧?”亞瑟對於日本人的忠心並不抱太大的期望。
“中國人,他們會需要這些東西嗎?”李奇微也苦笑著,他們手上的裝備本來是全世界軍隊都羨慕的高科技,但是現在卻是來自未來的中國人眼中的廢鐵。更不用說他們的裝備在75年後都是大大方方地展示給遊客看的東西,設計圖什麽的也早就解密了,中國人說不定比他們更了解他們的武器裝備。
至於原子彈,日本人估計就指望著這東西能當他們保命的最後籌碼了,只要有這兩顆原子彈中國人就不會貿然登陸他們的本土,日本政府高層還沒完全傻掉的話就不會把這兩顆原子彈交給中國人。
“但這壹切的前提是海倫娜號可以把我們的貨物帶到岸上,至少要放到東京灣裏。”亞瑟中將說道。
如果海倫娜號不能把原子彈送到岸上,那麽日本政府的抵抗時間會被大大縮短,他們可不指望臨時拿起完全不熟悉的美式武器的日本人能夠擋住中國人的海空軍。這個重新武裝日本的計劃的關鍵其實就是這兩個原子彈,它們應該能讓日本拖住中國人很長壹段時間。
“我們會想到辦法的。”李奇微話是這麽說,其實也很沒有自信,中國人對日本海岸的封鎖確實沒有嚴密嚴到壹架飛機都飛不出去的地步,他們之前就成功把田中太郎等人通過飛機送到日本外海的航母上。不過能在航母上起降的的飛機目前還沒有可以運載核武器的能力,美軍航母現在的主力攻擊機和魚雷機是AD1型艦載攻擊機“天襲者”,它的掛架可帶不動幾噸重的原子彈。
現在駐日美軍面對的另壹個問題就是要怎麽武裝起日本人,他們肯定不能明目張膽地破壞波茨坦公告中的條款,直接把武器扔給日本人。如果他們公然違背波茨坦公告,那麽中國人就更有理由把駐日美軍全部消滅掉了。
“白宮要求我們在撤離的時候把武器裝備都留給日本政府,但是在那之前我們要培訓他們使用這些裝備,否則我們留下的裝備將變得毫無意義。”李奇微說道。美軍在日本囤積了大量的坦克裝甲車和飛機,足夠武裝起壹兩個美軍的機械化師了,雖然放到全日本肯定不夠,不過讓日本人能在東京地區稍作抵抗肯定是可以的。況且只要他們放開限制,日本原來的那些軍工企業也不是不能生產武器彈藥。
“我們要用什麽理由培訓日本人,任何幫助日本建立武裝力量的舉動都有可能惹怒中國人,他們的間諜無處不在,我們很難做到掩人耳目。”亞瑟覺得要秘密訓練日本人組建壹個作戰師實在是難如登天,且不論大規模地征召日本的退役士兵,光是訓練需要的壹系列活動就瞞不住中國人的空中偵察和情報網絡。
“從他們在戰後剩余的那批有點經驗的士兵開始,把他們秘密召集起來進行訓練,我們走後再由他們培訓其他日本士兵。”李奇微提出了壹個簡單的辦法。
“這樣的話他們的訓練時間不足,發揮不了多少戰鬥力的。”亞瑟擔憂地說道。
“這沒有關系,只要他們開得動坦克,能操作上面的機槍和坦克炮就足夠了,我們不要求他們能組織起什麽戰術活動。就當他們是遊擊隊什麽的,我們也不用壹支能和我們自己的軍隊媲美的日本炮灰。”李奇微毫不在意這壹方法的簡陋,只要日本人能給他們做合格的炮灰就足夠了。
“我還是很難相信日本平民會拿起槍對付中國人,他們看起來毫無戰鬥意誌。”亞瑟完全不理解日本政府為什麽對此事如此熱衷,明明他們撤走後日本必敗無疑。
“相信我,亞瑟,我之前也絕對想不到有哪個國家的平民會在國土遭受兩次核打擊後還想要堅持抵抗的。那些日本人就在五年前還想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和我們對抗,日本人的政府很明白如何駕馭他們的國民,這點我比較有信心。”李奇微稍微研究過日本人的社會,他發現這群日本人在二戰時的狂熱令人完全無法理解。
只要他們放松狗鏈子,讓日本高層再次把他們的天皇扶上神壇,日本民眾很可能會因為他們的服從性再次陷入那種瘋狂的處境裏。畢竟現在日本人的困境客觀上就是中國人直接造成的,他們只要基於這壹點添油加醋壹番,把中國人描繪成十惡不赦的入侵者,就能洗腦壹大批在二戰中不願服輸的日本國民。
況且,如果他們真的把原子彈交到日本人手裏,那麽無疑會給日本民眾壹劑強心針,更能大大改善美軍在日本人眼中的形象。到時候美軍就是想要保護日本國民免受中國人入侵卻被他們趕走的正義之師,甚至在臨走之前還盡全力幫助日本民眾保護自己。
“他們應該不會通過我們給的東西造出壹樣的吧?”亞瑟其實並不是很清楚原子彈的制造,他只是知道這種武器威力巨大而且非常昂貴。
“不可能的,就算他們敢拆開我們給的東西,沒有五年穩定的時間他們也造不出壹樣的。”李奇微是了解原子彈制造的困難性的,這東西依照現在這個世界的生產力水平只有極少數大國才有能力研發,光是離心機需要的電力都是很多國家供應不起的。
“那我們什麽時候能走,中國人會替我們處理港口區域的水雷嗎?”
“白宮那邊已經聯系上中國政府了,他們很快會和中國人談判的,到時候我們應該就能平安離開日本了。”
“但願吧。”
兩人對自己的前途其實都沒有什麽把握,現在他們本質上也是中國人的人質,是他們談判桌上可用的籌碼。他們現在夥同日本政府鎮壓赤色份子,而且還要幹重新武裝日本人的事情,中國人未必不可能因此把他們消滅掉。
“我認為可以向白宮申請先陸續把我們的人撤出這裏,就像之前我們送那些人回本土壹樣。”亞瑟向李奇微提議道,他們這些高級軍事將領和駐日美軍中的飛行員等等技術兵都是難得的人才,白宮應該會同意先把他們轉移走。
“我已經跟總統先生提過此事,但是還沒有答復。不過即使可以撤退,我也應該留在這裏成為最後壹個離開日本的美國軍人。”李奇微嚴肅地說道,他如果先行離開的話會給本就非常低落的駐日美軍的士氣再加上壹層打擊。
而被駐日美軍寄予厚望的白宮方面此時也非常忙碌,英法等國的領導人已經在杜魯門的邀請下來到了華盛頓。杜魯門在給他們的信件中寫著:“我想請您以最快的速度來到華盛頓面談最近發生在東亞的緊急事態,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壹般來說美國找他們談的都是關於蘇聯的事情,而且杜魯門這次在措辭上顯得非常緊急,因此各國領導人都是以最快速度搭乘飛機來到了華盛頓,連安保工作都簡略了很多。
在白宮的壹間會議室裏,各國領導人圍坐成壹圈,白宮的工作人員都陸續退出門外。
“總統先生,您的翻譯不能留在這裏。”杜魯門見法國總統樊尚·奧利奧爾的翻譯還留在門內,白宮的工作人員正在勸他們離開。
“我非常信任我的翻譯官。”樊尚用帶著點口音的英語說道。
“我保證我接下來要講的事情以您的英語水平絕對能聽得懂。”杜魯門堅定地說道。
於是法國總統的隨員們便也退出了這間會議室,現在這裏除了各國領導人以外只有壹個除了杜魯門外誰也不認識的東亞人,這個矮個子的人就坐在杜魯門的側後面。
“先生們,我長話短說。”杜魯門環視壹周,看著這些神色各異的人,“我們熟知的自由世界,很可能會迎來可怕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