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上山打老虎額

歷史軍事

大明永樂二年。
黃昏將近,坐落於南京城鐘山腳下的紫禁城卻已是燈火如晝。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壹十二章:遺詔

我的姐夫是太子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24-1-20 18:34

  亦失哈有壹種說不出的悲痛,只恨不得痛苦出聲。
  可此時,他卻不得不忍下,朝朱高熾行了壹個禮,道:“請殿下拿主意吧。”
  張安世和亦失哈都看向朱高熾。
  其實……壹切的真相,只怕也只有和朱棣交談過的張安世最為清楚了。
  可張安世卻是不能說,畢竟這是陛下的密旨。
  不過說與不說,張安世也不必有其他的擔心。太子的性情,實是至孝,而陛下也顯然也已試探出了這壹點。
  因此……在這種絕對信任之下,張安世壹點也不擔心自己這個姐夫,會在這個時候做出什麽錯誤的決策。
  果不出張安世所料,朱高熾毫不猶豫地道:“召諸臣覲見,召皇孫朱瞻基入京,將那徐真人千刀萬剮,處之以極刑。”
  張安世和亦失哈便道:“是。”
  朱高熾隨即就道:“本宮去看看父皇。”
  張安世頓時反應過來,立馬攔住了他,道:“姐夫……不,太子殿下……”
  這個節骨眼上,決不能稱呼錯了,以往叫姐夫,是因為朱高熾真的是張安世的姐夫。
  現在叫太子殿下,是必須告訴別人,太子殿下,可能不是太子殿下了。
  張安世道:“陛下身子已孱弱至了極點,決不能受任何的幹擾,此時……還是不宜覲見為好。”
  朱高熾嘆息壹聲,垂淚道:“養育之恩,粉身碎骨亦難報,不料父皇到這樣的境地,身為人子,竟不能盡孝,實是萬死之罪。”
  張安世知道自家姐夫這時候是真傷心,便勸道:“若是陛下還清醒,此時最希望殿下能夠穩住大局,而非悲痛傷身。”
  朱高熾深吸壹口氣,終究頷首點頭。
  接下來,便是走程序辦事了。
  張安世趁著這個空擋,居然徑直往駐紮在宮墻附近的羽林衛,以及探望下值的錦衣衛大漢將軍,還有衛戍在幾處大門的模範營官兵。
  宮中禁衛的兵馬十分復雜,有囤駐,也有守衛幾處宮門的,還有侍直宮內的。
  可此時,張安世卻好像領了什麽旨意壹般,先至羽林衛。
  羽林衛指揮壹聽蕪湖郡王獨自前來,當即表示震驚。
  衛戍宮中的指揮是極為敏感的,他迅速就察覺到事情有些不對頭。
  正因為羽林衛的敏感,所以作為指揮的他,幾乎絕不結交外臣,即便是有人來巡視,那也壹般是皇帝下旨成國公或者淇國公亦或者英國公來壹趟,而且事先都有五軍都督府,或者親軍都督府事先打了招呼,絕不可能貿然有人來巡視。
  這唯壹的可能……就是宮裏出事了。
  可指揮卻極聰明的沒有發聲詢問,因為只要張安世不言,他是不敢窺測宮中情狀的。
  張安世也只是走馬觀花壹般,巡了營,隨即便走。
  指揮將他送出了大營,隨即臉色凝重地道:“召當值的所有官校,傳令下去,今日起,所有官校,不得告假,營中上下,任何人不得出入,所有的戰馬、軍械、草料,都要細細查驗壹遍,營中從現在起,若有賭博、毆鬥等事,俱都罪加三等,所有人枕戈待旦,不得有誤。”
  扈從的校尉聽令,頓時明白了什麽,繃著臉唱了壹聲喏,便火速去傳令了。
  模範營衛戍在宮中的人馬,大抵不過兩千余人,三班值戍。
  這壹隊人馬在此值戍之後,張安世幾乎不再管他們了。
  如今,他出現在了各處宮門,壹壹查驗,卻也沒有多言,便徑直轉道去了大漢將軍們的營地。
  大漢將軍隸屬於錦衣衛,不過他們的職責,卻是作為皇帝的扈從和近衛,個個身材魁梧,職責和人們常說的錦衣衛緹騎全然不同。
  張安世詢問了大漢將軍們平日裏的扈從情況,便也只說了幾句冠冕堂皇的話。
  此時……天色已徹底地黑了下來,盈盈星光爬上了夜空,顯得璀璨奪目。
  張安世腹中卻已是饑腸轆轆,可現在顯然沒心思管吃喝,還在想著許多的事。
  這時,卻終有宦官匆匆而來,尋到了張安世後,便道:“殿下,大臣已至午門侯見,大公公請殿下壹道去文樓。”
  張安世這才收起心神,頷首道:“好,這便去。”
  張安世毫不遲疑,壹路快步來到文樓。
  而諸大臣們,卻已三五成群的,來到了這文樓之外等候了。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其實任何大臣,都已能察覺到了壹些不對勁。
  特別是楊榮與胡廣二人,臉色極為凝重。
  解縉氣色還好,不過以他的聰明,顯然也已經猜測出了壹點什麽。
  金幼孜依舊還是壹副淡漠的樣子,靜靜地站著等候。
  至於金忠、劉觀、夏原吉、金純等人,壹個個垂頭站著,面上都有凝重之色。
  此番召見,有文淵閣大學士,也有各部部堂,還有九卿,俱為朝中重臣。
  事先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得知了消息,宮中的某位真人被錦衣衛拿下,同時拿下的,還有壹個宦官。
  此後,宮中的衛戍突然加強,張安世也開始巡營。
  這些事是瞞不住的。
  甚至有人聽聞,那位真人,被拿下之後,立即開始處以極刑,手段之殘酷,前所未有。
  而這等駭人之事,其實大家已不必去多關心了解,已經能猜測出壹二了。
  眾臣並沒有進入文樓裏,而是被亦失哈引至到了壹處文樓旁臨時休憩的寢殿。
  而諸臣見狀,早已是面面相覷。
  進入了寢殿,在這寢殿的盡頭,乃是輕紗的帷幔打下,又隔著屏風,無人可以得見聖顏。
  眾臣按捺住心頭的各種心思,迫不及待地行了大禮,口呼萬歲。
  朱高熾已是壹副萎靡之色,眼中掩不住的淚意,正被壹個宦官攙扶著。
  伊王殿下竟也在此。
  只是這位平素生性浪漫的伊王殿下,現在卻也是雙目浮腫,默默地立於壹旁,臉色淒然。
  金忠壹見,不禁悲從心來,臉色更難看了幾分。
  眼前的壹切,已令他印證了自己的猜測,作為當初北平府的從龍之臣,他與朱棣的情感,比之其他大臣要深厚的多,當即再也忍不住的老淚縱橫,無聲哽咽起來。
  他們高呼了萬歲之後,這帷幔和屏風之後的朱棣,並沒有什麽動靜。
  可此時,顯然無人敢催促。
  很久,很久後。
  才終於聽到了朱棣微弱的聲音,這聲音……低沈得可怕,也虛弱得可怕,他壹字壹句地道:“都到了吧?”
  亦失哈跪在帷幔之後,忍著心頭的悲痛,盡可能平靜地道:“陛下,都到了。”
  朱棣這才又道:“朕偶感風寒……”
  似乎……風寒好像壹個垃圾桶,無論出了什麽事,都往這裏裝就對了。
  只見又聽朱棣道:“咳咳……身子甚是不適……朕倦的很……倦的很。”
  張安世在殿中,心裏卻不禁想,不愧是陛下呢,當初在北平府……就能屈能伸,時隔多年,今日故技重施,卻也是手到擒來,天生下來,好像就是幹這個的壹般。
  楊榮急切地道:“陛下既是偶感風寒,理應……好好照顧龍體,臣等……”
  “咳咳咳……咳咳咳……”
  楊榮的話,被朱棣壹陣激烈的咳嗽所打斷。
  楊榮似乎這才意識到,此時不該說這些了,當即便靜候陛下的旨意。
  似乎又過去了很久。
  那帷幔和屏風之後,好像朱棣又恢復了壹些氣力。
  朱棣又道:“朕倦的很……祖宗……創業不易……江山……到朕的手裏……朕克繼太祖高皇帝……大統……太祖高皇帝愛我。”
  “……”
  朱棣道:“太祖……太祖高皇帝,屬意於朕,奈何……奈何建文小賊,結交近臣……近臣……竟是借機……行秦二世之事……幸賴祖宗保佑……朕振臂壹呼,殺至南京……方才……不使太祖高皇帝後繼者無人……”
  他反復喃喃念……到了後來,便只剩下不斷地念叨著太祖高皇帝了。
  眾臣都面面相覷。
  金忠心中更悲,話說到這個份上,陛下看來真的不行了,如若不然,到了這時,怎的還自己騙自己?顯然……這是要去見太祖高皇帝的征兆。
  沈默了很久,卻又聽朱棣道:“朕登極二十余載……不曾愧負祖宗,仰祖宗之恩,背負天下黎民所望……而今,天下雖非……非海晏河清……”
  他想要繼續說下去,可好像已抽空了氣力。
  於是眾臣紛紛開始垂頭喪氣,壹副悲痛之色。
  張安世似也受到感染,倒像是陛下當真不行了,因為……這真的像極了,他幾乎可以料想,陛下真到了那壹日,壹定也是這個樣子,即將彌留之際,也必定是要再確定壹下自己的正統,而後吹噓壹下自己的功績。
  因而,張安世也不禁為之沮喪。
  朱棣開始發出呃呃呃的聲音。
  眾臣不免惶恐起來。
  朱高熾直接拜下,哽咽道:“父皇……請保重龍體……”
  卻好像因為這壹句話,朱棣突然勉力道:“楊榮、胡廣、金幼孜近前……”
  他沒有召解縉……可能是因為對解縉還不甚放心。
  而三個大學士,不敢怠慢,壹個個病懨懨似得起身,又因急切,快步進入了帷幔,繞至屏風之後。
  三人到了帝側,悲痛地看了眼朱棣,又淚眼婆娑地低垂著頭,壹個個拜下。
  朱棣面色不甚好,壹臉倦色,仿佛已到了油盡燈枯的境地。
  他看著三個大臣,道:“卿……卿三人……預備擬詔……”
  遺詔……
  這殿中之人,盡是五味雜陳。
  方才對於朱棣的壹丁點悲痛和懷念,現在迅速地被壹種說不上來的心思所取代。
  大家都清楚,接下來,這短短的三言兩語之間,可能要決定國朝未來數十年,許多人的生死榮辱。
  而這壹切……都與每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
  雖然有許多人,已能窺測出壹點結局。可事到臨頭,在這千鈞壹發之刻,卻盡都將心提到了嗓子眼裏。
  朱棣於是斷斷續續的,開始交代。
  三學士因為朱棣聲音輕微,不得不湊上耳朵。
  只有屏風和帷幔外的人,大抵也只能……聽到些許的只言片語。
  張安世便也只聽到斷斷續續的幾句話。
  “太子……朱高熾……至孝……可承大統……”
  “朱瞻基……立為太子……”
  “朕之陵寢……可從簡……入葬……”
  “內帑財貨……子孫毋可濫用也……”
  “寧王……寧王就藩時……缺少錢糧……朕念兄弟之情,至內帑借其銀十七萬九千五百兩,充為軍費,利息三錢,未立字據……子孫當牢記……另有谷王朱桂,於永樂十九年,向朕告貸銀十五萬三千兩,充以藩國之用,約其利息四錢……子孫毋忘也……”
  只是到了後來,朱棣的聲音,越來越輕微。
  這時……張安世已幾乎聽不到什麽了。
  交代了很久……三學士個個紅著眼睛,直到朱棣似乎已經無法成言,他們不得不不斷地將耳朵盡可能近地湊上去,細細去聽,直到朱棣……開始渾渾噩噩地道:“太祖高皇帝……愛我……愛我……”
  而後,三人神色黯然,告退出帷幔,又拜下,朝朱棣行大禮。
  朱高熾又哭,可此時……眾臣卻紛紛看向三學士。
  此時許多人,已經顧忌不上朱棣了,只提心吊膽的,想著陛下的遺詔。
  朱高熾帶著哭腔道:“諸卿且退下……文淵閣……遵父皇旨,草擬詔書……”
  眾人稱是。
  這眾臣,才三三兩兩地告退出去。
  眾臣不發壹語,只覺得心底格外的沈重。
  這樣的大事,卻需所有的大臣聚於文淵閣,擬出壹份遺照來,而後再經過審核,呈送太子殿下。
  此時,已到了子夜時分了。
  大臣們年紀老邁,哪裏經受得住這樣的折騰?
  可現在……卻幾乎所有人,都說不出的精神。
  以至於人們沒有倦意,很快便開始聚於文淵閣裏。
  緊接著,眾人落座,夏原吉便起頭開始哭。
  大家便也跟著壹起哭。
  不乏有人捶胸跌足幾句。
  哭了七七四十九聲。
  夏原吉收淚,多數大臣也都收淚。
  夏原吉抱手對楊榮三人道:“三公,請速速草擬出陛下的遺願吧,事不宜遲,此時不是悲傷的時候,當以國家和社稷為重。”
  楊榮道:“陛下召我等入宮,便是昭告百官……”
  夏原吉苦笑道:“只是陛下病情來的太快,所謂病來如山倒,我等只聽到只言片語……”
  楊榮頷首,當即與胡廣、金幼孜交換了壹個眼神。
  金幼孜站了起來,自告奮勇:“我來草擬,待會請楊公、胡公過目,再請諸大臣見證。”
  金幼孜雖臉露悲色,卻毫不含糊,隨即叫人取來筆墨紙硯了,當即奮筆疾書。
  很快,壹份洋洋灑灑千言的遺詔便草擬妥了。
  許多人已安耐不住。
  紛紛湊上來看。
  他們緊張地看著裏頭的內容,仿佛這關系到了自己的性命壹般。
  金幼孜吹幹了墨跡,當即呈楊榮和胡廣的面前。
  楊榮雖也悲痛,卻素來沈穩,他有過目不忘之能,只輕輕眼角掃壹眼,臉上方才的平靜,卻轉瞬之間,壹掃而空。
  而後,他似是不露聲色,卻將這詔書送至胡廣的面前。
  胡廣只壹看,臉色卻是微微壹變。
  金幼孜道:“二公……是否有失?”
  胡廣道:“此處……只怕值得商榷吧,其余還好,可是這壹句……胡某卻未聽聞……是陛下何時說的?”
  金幼孜面無表情,卻道:“胡公……或許楊公有印象。”
  胡廣臉色壹變,沈聲道:“金公,這是天大的事,胡某再愚鈍,也不至遺忘這樣的事……此聖命也,豈可亂詔?”
  楊榮面上沒有表情,也看著金幼孜。
  金幼孜依舊還是鎮定自若地道:“楊公有印象嗎?”
  楊榮輕皺眉頭道:“老夫愚鈍,不過……確實沒印象……”
  金幼孜道:“可是我聽的真切……”
  此時,所有人看看楊榮,又看看金幼孜。
  沒有人覺得錯愕,卻幾乎所有人……都仿佛壹副理所當然的樣子。似乎已經有人料想到這件事……壹定會發生壹般。
  倒是胡廣道:“實在不成……當立即入宮,去詢陛下……”
  金幼孜道:“可。”
  楊榮卻擺擺手,嘆道:“何必說這些負氣的話?二公難道沒有見到,陛下……在交代完之後,已失去了神誌。陛下龍體……已是垂危……哎……到現在……如何去請陛下明示?”
  陛下的情況,三人是親身看在眼裏的,說是油盡燈枯,也不為過……想來即便是這遺言,也是在回光返照的情況之下,勉強道出來的,現在去請陛下明示,簡直就是說笑。
  金幼孜於是情真意切地道:“可金某,確實聽的真切,當時陛下確實聲音微弱,口齒不清,二公如今……卻認為老夫胡言,這莫非是質疑金某的品德嗎?”
  胡廣道:“沒有聽見這壹句就是沒有聽見,與金公的德行無關,胡某只信自己所見所聞,絕無揣度金公心思的意思……”
  胡廣這般態度堅決,卻是所有人都沒有料想到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