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藝術家

七七家d貓貓

都市生活

萬裏無雲,烈日當空,蔚藍的天空如同水洗過壹般,幹凈而清澈,絢爛的金色陽光毫無阻礙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361章 環環相扣

災難藝術家 by 七七家d貓貓

2023-5-18 20:04

  局勢,有些微妙。
  最初,陸潛和蘭晨執導短片相繼上線,業內人士吐槽歸吐槽,卻也見怪不怪——
  新生代導演對於電影放映媒體的接受程度確實比較高,這些年輕人“自甘墮落”也不是壹天兩天的事情。
  當江澄海登場的時候,業內人士頓時就炸鍋了,他們沒有預料到江澄海和回聲的合作,更沒有預料到江澄海居然淪落到為回聲拍攝商業廣告的地步,這和“賣屁股”、“捧臭腳”的行為已經沒有任何區別。
  壹個兩個痛心疾首,業內的罵聲壹片,鋪天蓋地地朝著江澄海以及回聲傾瀉,甚至被吐槽為:
  “土豪宣傳”,渾身上下每壹寸毛孔都散發著銅臭味。
  然而,等待六個短片全部登場過後,業內人士們卻發現:
  這下尷尬了。
  這些導演們,根本不是為了吹噓回聲而拍攝短片,從本質來說,他們鏡頭裏所呈現出來的,依舊是對電影的留戀與喜愛,流轉於過去與現在之間,重新審視不同平臺的誕生,對電影產業的深遠影響。
  然後再重新欣賞陸潛的短片,那些承載無數回憶的影像就足以打動任何壹位狂熱影迷,令人為之陶醉。
  蘭川業內人士,剎那間就能夠感受到臉頰火辣辣得疼——
  原來小醜就是我自己。
  壹次兩次三次……他們已經在陸潛面前吃癟多次,但從來沒有吃壹塹長壹智,始終固執己見始終頑固不化,屢屢受挫之後又屢屢再犯;而且,並沒有伴隨著次數增多而漸漸習慣,反而是越發無地自容。
  看,就連專業人士都沒有能夠例外,更何況是社交網絡呢?
  有爭議,就有熱度。
  關於回聲的討論確確實實居高不下,連續殺入熱搜榜前列,然後,社交網絡“悄無聲息地”就出現壹種全新觀點:
  回聲,並不準備取代院線。
  因為院線是不可取代的,但回聲能夠成為院線的延伸和補充,讓人們在不同空間不同場合領略電影之美,並且圍繞電影創造全新回憶。
  也就是說,流媒體肯定不是電影公司的敵人,他們也期待著頂尖大型電影公司出品的作品能夠登陸流媒體平臺,電影公司應該和流媒體站在同壹陣線才對;同時,流媒體也不是院線的敵人,最多就是善意的競爭者,與其對立,不如聯手,探索網絡時代的全新格局。
  輿論,全面興起,以燎原之勢全面鋪陳開來。
  如果說藍鯨影業沒有在背後扮演推動的角色,恐怕沒有人會相信。
  這就意味著,藍鯨影業的藍圖,正在壹點壹點鋪陳開來,特別是在藍鯨影業與院線聯盟的糾纏來到十字路口的關鍵,這些短片的登場也就肩負著更重要的使命。
  厲害!
  布局,確實出色,縱覽全局、環環相扣;但真正厲害的地方還是在於,藍鯨影業早早就已經暴露了野心,卻依舊在整個蘭川的眼皮子底下完成布局,甚至還在絕對劣勢的狀況下,壹點壹點扭轉了局面。
  有野心,有能力,還有執行力,值得肯定。
  經此壹役,恐怕修仲鈞的名字,在蘭川就具備真正份量了。
  所以,這就是全部了嗎?
  顯然,並不是,藍鯨影業的布局以及謀算,沒有那麽簡單。
  隨後,藍鯨影業並沒有發布任何公告,只是表示,後續還有短片將繼續登場,再次將網友們的好奇心提升到壹個全新高度:
  珠玉在前的情況下,越到後面就壓力越大,而且還需要完成藍鯨影業的整個拼圖,絕對不是壹件易事。
  那麽,誰負擔壓軸,誰又負責大軸收尾呢?
  答案,壹點壹點揭開神秘面紗。
  壓軸,馬柚。
  驚!
  壹時之間,大腦陷入當機,人們也難以分辨,到底是陸潛先向雄獅影業推薦馬柚,還是陸潛先向馬柚發出邀請納入回聲平臺短片的拍攝行列?
  這壹切,全部都是壹個局?
  畢竟,馬柚這個名字,份量真的不夠,如果沒有變異人戰隊宇宙創意總監傳聞的話,他就是壹個無名小卒,再看看回聲短片前面六位導演的名字,這第七個名字著實是令人大跌眼鏡,但偏偏就出現了。
  此時,如果再說,壹切都是巧合,應該沒有人相信。
  但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即使人們明知道這是壹個陷阱,也還是必須踩進去——
  馬柚,能力到底如何呢?
  包括雄獅影業也投來關註視線。
  ……這,居然是壹部動畫片。
  又又又壹次帶來驚喜,馬柚出人意料地拍攝了壹部冒險短片,置身於壹個個電影場景裏破解謎題的冒險:
  五個小夥伴穿行在喜劇、驚悚、科幻、災難、動作等五個類型電影裏冒險,最後尋找到寶藏。
  眼花繚亂的調度、天馬行空的腦洞、五彩繽紛的畫面,就好像打開壹個潘多拉盒子般。
  但是,短片和回聲、院線有什麽關系嗎?
  沒有。
  至少短片裏沒有呈現出來,壹直到好奇的網友們進壹步探索分析,然後才意識到,馬柚非常高明地將不同的觀影手法融入短片裏,院線、租賃錄像帶、流媒體、汽車影院、手機短視頻等等五種形式,盡管短片裏沒有強調,但不同電影在不同場合的魅力確實是不同的,天衣無縫地融入短片內容之中。
  最後給觀眾壹個感受就是:院線和流媒體,沒有不同,至少在短片裏沒有強調這壹點。
  潤物細無聲。
  “哇!”
  驚呼壹片。
  然後。
  大軸,衛徹。
  衛徹依舊是衛徹,以壹部三分鐘的短片,如同手術刀壹般的剪輯與調度,平行剪輯出兩條故事線,壹條在電影院壹條在流媒體,最後匯聚在壹起,以實際影像來呈現殊途同歸的主題,畫上完美句號。
  短片觀看結束後,影迷們紛紛感嘆。
  “衛徹導演,我們真的想念妳了。”
  “依舊是衛徹的味道。”
  “果然,我還是喜歡衛徹導演。”
  但認真想想,衛徹已經多年沒有電影上映了,為什麽?
  因為電影公司不願意繼續投資,衛徹的電影顯然需要承擔更多風險;然而,藍鯨影業與衛徹合作的全新作品卻已經進入制作尾聲,衛徹和回聲的合作也已經全面展開,未來衛徹還將繼續活躍在回聲上。
  那些反對的聲音,包括影迷和專業人士,全部都沈默了——
  他們渴望看到衛徹的電影,但現在,卻只有藍鯨影業願意敞開胸懷,也只有流媒體敢於提供壹個平臺。
  所以,他們應該繼續譴責藍鯨影業和院線嗎?到底是誰在破壞電影產業生態平衡?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