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四代重奸

歷史軍事

張順重生了,天可憐見的重生在明末,既不能上網打遊戲,又不能宅在家裏追番劇,這悲慘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十二章 坩堝技術

大家請我當皇帝 by 四代重奸

2024-1-26 22:46

  正是有此三般特征,所以趙鯉子才快馬加鞭使人前來匯報。張順壹聽,也是犯了難,本來此次行動,自己等人盡量避開城池,以匯合義軍為要務。
  可是此城卻正好擋在自己等人行軍路線上,更何況此城還有自己最缺乏的鐵貨。若是攻克此城,壹則可以取其財貨為我所用,二則可以冶鐵造兵,增強實力,三則可以趁機渡河。有此三利,張順便準備讓報信者回報趙鯉子,使其設法混入城中,賺開城門。
  沒想到這時候趙鯉子第二個信使到了,壹問卻是此英雄所見略同,趙鯉子試圖假裝商賈入城,卻被對方及時發現,被拒之門外,入城不得。
  原來此處已經距離沁水城較近,來往有多商賈,消息靈通,出於財貨安全問題,早有準備,是以趙鯉子賺城不得。隨後,張順也帶著大軍來到了潤城,只見此城城池高大,自己手中既無火炮,又無攻城器械,也無法可施。
  張順只好問詢手下諸人怎麽辦,馬道長看了看城上的人物,便建議道:“此皆商賈之輩,重財貨,輕刀兵。將軍但凡嚇唬壹番,多少也可拿到些好處,量他們也不敢出城作戰。”
  張順壹聽,這不是陳經之之故技嘛,於是便令眾人耀武揚威於城下,往來疾馳,多張旗幟。壹千多人,楞是讓他們跑出了萬人的威風。果然城中之人不懂兵法,甚至連他們有多少人都估算不清,只得派人前來求饒。
  張順心中大喜,便想逼降此城,結果此人無論張順索要什麽財貨都壹口答應,只是投降壹事,如何也不肯開口。張順使人威逼利誘了半天,算是明白了城中巨商的想法:花錢買平安差不多都可以,開門任人宰割絕對不行。
  張順沒有辦法,只好訛詐了數百兩錢財,至於兵器鎧甲等物。城中聲稱需要重新開爐打造,非壹日可成,張順只得放棄。
  張順正待帶兵繞過此城而去,此時陳經之走了過來,向張順說道:“以吾觀之,此城對面卻有壹個村子,無有城寨。此城臨河附近卻是水淺,正好可以派遣壹些水性不錯的士卒前往攻取。主公所求者不過渡河、財貨與兵器也。”
  “今財貨已經不費刀兵之勞,便已經到手。而此村靠近此城,又多煙火之氣。此城素來以鐵貨出名,想來此村當以煉鐵、造器為生。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若主公取得工匠若幹,山西之地多鐵,何處不能造器也?至於渡河之時,主公不必急於壹時,由此沿河而上,理當有水淺之處,尋此處百姓壹問便知。”
  張順壹聽,心覺有理,便令趙鯉子挑選五六十水性出眾少年泅渡沁水,攻取對面村子。張順士卒多為孟津招募,本來主要來源便是孟津舟子、漁夫以及往來買賣商賈的家丁奴仆之輩,所以壹來寫算水平較高,二來水性較好。趙鯉子又是當地“地頭蛇”,只壹會兒便挑選了五六十少年,脫去衣衫,只留短褲,手持短槍,渡河而去。
  那對面村莊本來正在沿河看潤城城中笑話,哪裏想到這些“賊人”又惦記上了自己。頓時驚慌失措,被泅渡而過的趙鯉子壹番威嚇,便紛紛投降了。
  趙鯉子因為之前過錯,生怕自己這次再辦砸了事情,特意從村中搜查幾條木舟,使人劃過河來,請張順等人前去指揮。張順暗道壹聲:趙鯉子有心了。便和陳經之、悟空、陳金鬥等人渡過河來,余者皆約束隊伍,警戒潤城及其他等處可能出現的危險。
  張順渡過河來,使人尋得當地老者壹問,才知此村名為劉善村,旁邊那山便是天壇山,此村正在山腳下,村中正是煉制硫磺和鐵貨所在。
  張順聽了心中大喜,他來自後世,那時的國家吃夠了技術落後的苦,深刻的認識到以火器為代表的先進軍事技術對戰爭的深刻影響。他此成軍以來,夜不能寐,整天琢磨怎麽搞到手壹匹先進的火器,玩壹玩排隊槍斃之法。如今聽到這裏能夠煉制硫磺,心中如何不喜?
  這硫磺正是制造火藥的關鍵原材料,後世地雷戰中有雲:壹硝二硫三木炭,這硫便是硫磺,張順連忙讓老者帶著自己進入村內。
  這老者又驚又懼,刀劍之下卻只得依從。進的村來,張順卻發現這村子房屋甚是奇特,竟然用黑黝黝的圓柱形物件壘砌而成。此類物件中間皆有壹洞,黑咕隆咚,密密麻麻,如同壹只只盯著自己的眼睛壹般。
  張順被這些“眼睛”看的頭皮發麻,就奇怪的問道:“老丈,此處有何風俗,為何用這種磚石砌墻?”
  “啊?這不是磚石,這是坩堝。說來客人莫要笑話,我等以煉鐵、煉磺為生,沒有多少土地,窮苦不堪,買不起磚石,便以煉鐵廢棄的坩堝砌墻蓋房,所以才建的這般房屋。雖說看起來難看,卻也堅固耐用。”老者戰戰兢兢的回答道。
  “坩堝鋼?”張順壹聽,心中大驚。他只是在後世網絡小說中粗略聽說過此種說法,據說大馬士革鋼便是坩堝鋼的壹種。有些洋奴甚至聲稱“坩堝鋼”才是高級技術,中國傳統的鑄鐵乃是低劣之法雲雲。據聞隋唐之時,中國也有此類技術,隨後不得耳聞。張順還以為在中國這種技術早已經失傳了呢,沒想到在這山溝溝裏竟然還有遺存。
  其實,這卻是張順孤陋寡聞了,山西之地,坩堝煉鐵技術傳承悠久,晉鐵也因此名馳天下,直到進入近現代以來,受到西方新技術鋼鐵的沖擊,才漸漸衰落了下來而已。
  於是,張順趕快催促老者,前去觀看傳說中的“坩堝鋼”技術。老者聽了,無奈的說道:“坩堝煉鐵,祖祖輩輩都是如此,至於‘坩堝鋼’未曾聞也。”
  原來這張順卻是壹知半解了,這所謂的“坩堝鋼”技術乃是在後世英國人於1742年才發明出來,此處坩堝技術不過煉鐵而已。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