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壹周的偶像
在星光中覺醒 by 心懷猛虎
2024-2-8 17:50
“剛開始當然要請有名氣的人,宣傳嘛,少不了的。但是這個節目的定位要和其他偶像參與的節目不同。”
易浩彥同意鄭亨敦的意見,這也是娛樂節目的必然選擇,但他要表達的不是這個意思。
“亨敦哥也知道的,其他綜藝節目中,節目的主旨內容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偶像是來增光添彩的,主次分明。
“但是這個新節目要想有所突破其實可以換壹種思路,以偶像本身為主,內容都圍繞偶像的特質展開,讓節目為偶像服務,而不是偶像為節目服務。”
“聽起來有點像偶像訪談節目?”
金誌浩大概理解了壹點。
“不能僅僅是訪談,訪談節目很多,形式也大部分都壹樣。新節目只做訪談是不行的。”
劉在石作為經驗豐富的綜藝人,對這部分很了解。
“在石哥說得對,不會只做訪談,還是要做成壹個棚內綜藝。”
鄭亨敦點點頭。
“訪談節目形式比較單壹,即使有壹些遊戲環節,總體形式還是以談話為主,這樣局限比較大。畢竟偶像年紀都很年輕,這些孩子們不壹定很會表達自己,而且能說的內容受限於職業限制也比較窄,其實不利於MC去展開,況且偶像工作內容也差不多,想要做出彩很不容易。”
“亨敦哥說得很對,但其實還可以再突破壹點,剛剛的思路裏面還有壹些傳統綜藝節目的思維。”
易浩彥笑著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什麽意思?”
知道這個少爺水平的劉在石聽了很感興趣。鄭亨敦也露出了認真的表情。
“談話節目的確對偶像來說有限制,有些內容不能說,有些成員不太會說話,那些都是實情,但那其實是用傳統的綜藝節目標準來要求偶像,和其他節目壹樣,要求偶像好看,會說話,能做綜藝反應,放得開。其實可以有不同方式的。”
男孩興致勃勃地舉例。
“比如在石哥之前的《家族誕生》就很特別。這個節目裏,在農村幹活其實才是主要內容,會不會說話,會不會做綜藝效果,甚至長得好不好看都不是最重要的。”
“那種方式我這個節目弄不了。”
鄭亨敦有些無語。
“又是室外綜藝,又有強大的MC團隊,我這個小節目怎麽可能做到?”
“不是要照搬,只是舉個例子證明節目的對嘉賓的要求和標準是根據定位來決定的,可以很靈活。”
易浩彥笑著擺擺手,表示自己不是那個意思。
“亨敦哥剛才也說,有些偶像成員不擅長說話,這是實情。偶像不是搞笑藝人,上節目不會說話的成員壹定存在,但是這樣的人就沒有魅力了嗎?
“顯然不是的!沒有魅力的人,公司不會安排出道。現在偶像市場已經是組合的時代了,粉絲們的要求越來越多,口味也千奇百怪,經紀公司推偶像組合不就是為了滿足市場上粉絲們的各種需求嗎?那麽能出道的人,壹定是有自己獨特魅力的,至少經紀公司是這麽認為。
“那我們這個節目,就需要把這些偶像的魅力挖掘和展示出來,這才是這個節目區別於其他偶像類節目的獨特之處。”
“雖然聽起來有點道理,但是太寬泛了,有沒有實際的例子?”
金誌浩顯然沒聽明白。
“呵呵,誌浩哥,這個其實和偶像職業的變化有關。”
男孩看其他兩位MC也若有所思,索性說得更具體壹些。
“韓國的偶像模式和日本的傑尼斯很像,是壹種流水線的造星模式,賣點是人設。但是不同之處在於,韓國偶像其實更像是偶像歌手,對唱歌和跳舞的實力要求更高。很多的偶像其實可以說就是唱跳歌手。
“但是這些年的發展,有些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即使強調唱跳實力,但其實偶像賣人設才是核心,唱歌跳舞只是展示和宣傳人設的壹種成熟的方式和平臺。
“除了唱歌跳舞、演戲、主持、綜藝也是展示偶像特質的平臺。但這些年來,從效果和影響力來說,綜藝節目的成功崛起,讓綜藝成為偶像除了唱跳之外,另壹個必須學習和爭奪的平臺。
“以Wonder girls和少女時代為例,少時的綜藝能力就明顯強於WG,某種程度上說,少時的建隊理念要比WG更符合時代的潮流。隊裏有Sunny,秀英這樣的MC好手,還有泰妍、允兒、Tiffany和侑莉這樣的多面手,這種人員組合就很利於孝淵和Jessica這種‘綜藝神經刀’的發揮,而像徐賢那樣性格古板無趣的成員,也可以在成員的幫助下展示自己的特點。所以少時無論上什麽綜藝,都可以做出很好的效果,這對整個組合的發展是有利的。”
這壹番對兩個韓國標誌性女子組合的分析讓兩個MC都連連點頭。
“其實少時這種建隊理念某種程度上是壹種回歸偶像本質的思想體現。”
易浩彥繼續說著。
“商業偶像的本質就是討人喜歡,人設就是壹種討人喜歡的設定。長得漂亮,唱歌好,跳舞好,當然有人喜歡,可畢竟不可能人人都具備這樣的天賦和才華,不那麽漂亮的人就不討人喜歡了嗎?
“不是這樣的。唱跳和外貌只是壹種形式而已,其他特質也可以很討人喜歡,吸引粉絲關註。比如綜藝能力,會搞笑,擅長說話,也可以吸引粉絲的關註,這些已經在綜藝節目的崛起過程中得到證明。
“那麽按照這種思路繼續延伸,是不是還有其他特質也可以成為吸引粉絲喜愛的點呢?在日本,AKB模式就把這種理念用到了極致,那些唱跳不專業的偶像壹樣獲得了粉絲們的追捧。我認為在韓國也是可以借鑒的。這也是亨敦哥這個節目應該做的事情。”
易浩彥強調了壹下自己的觀點。
“現在新出的偶像組合都有分工,基本都參考了少時的模式。大概都有這幾類:長得好看的,擅長舞蹈的,擅長唱歌的,還有擅長綜藝的。這些擅長的部分當然是要在節目裏展示的部分,但這種模式化的設定,粉絲們可能平時都看膩了。其實還可以做得更細致壹些。
“這部分我覺得從正反兩個方向入手,讓粉絲們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東西。比如,擅長跳舞的成員,可以嘗試提高舞蹈難度;而不怎麽會說話的成員,上節目可能就會尷尬,這種尷尬MC處理好了就是吸粉的點等等……”
說著說著,易浩彥發現鄭亨敦居然掏出手機開始記錄起來!這讓他哭笑不得。
“阿尼,亨敦哥,我就是隨便說說,只是舉個例子,妳可以再和節目組仔細商量的。”
“我覺得妳說得很好,剛才那個具體的建議就很不錯,繼續說。”
小胖壹臉認真,顯然也是看到了這種思路帶來的突破,開始催促著。
“其實我覺得這個節目要把自己定位成為服務偶像的平臺,讓通常地位不高的偶像在節目裏產生家人壹樣的歸屬感,MC不是發號施令的角色,而是成為幫助偶像們成長的朋友。
“不會說話沒關系,不會做節目也不重要,只要肯努力,來到這裏的偶像就壹定能找到展示自己的機會。
“只要做到這壹點,哪怕只依靠粉絲的支持,這個偶像節目也可以做出很好的成績。因為現在女團盛世的到來開啟了韓國偶像屆新壹波的繁榮期,政府也會支持K—Pop的這種繁榮,不斷增長的粉絲市場就是節目最可靠的支持者。
“在這種市場潮流下,節目只要站穩定位就可以有壹塊自己獨有的市場受眾,成功也是必然的。”
雖然只是隨便說說,但易浩彥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思維方式,讓他的分析非常全面。涉及了政策導向,偶像市場的現狀,組合模式的特點,以及相應的市場需求。
簡單地說,粉絲想看什麽,偶像需要宣傳什麽,節目就做什麽。只要把握好這兩點就可以了。
“呀,不愧是在石哥推崇的人,真的厲害!”鄭亨敦眼神已經完全變了。
“浩彥有興趣加入我們節目嗎?不用投資,來玩玩就行。”
“哈哈呀!我就說讓妳來這裏不會錯!還提什麽投資!這哪是錢的事情。”
劉在石笑著呵斥小胖,隨即說了浩彥要找節目實習的事情。
“哦,這個簡直求之不得啊!那就這麽說定了,浩彥壹定要來我的節目。”
小胖現在笑容滿面,儼然有些迫不及待。
“那就麻煩亨敦哥了,這個節目現在籌備得怎麽樣了?我需要準備什麽嗎?”既然要加入,易浩彥也希望能發揮壹些作用。
“已經差不多了,定在7月首播,差不多還有壹個月時間,妳直接來就行。今天說的東西我們還需要再細化,落實到節目的具體環節中需要時間,估計首播是來不及改了。不過我們這節目很小,我作為MC也有足夠的話語權,我們可以邊做邊改進,以後壹定會越來越好。”
“嗯,節目有名字了嗎?”
“有,名字是《壹周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