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30章 吳王容錯率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晏嬰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只不過,當年晏嬰是被“詐而入吳”,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晏嬰只能舉家遷移到吳國定居。
  饒是如此,老邁的晏嬰,並沒有出仕吳國的心思。
  因此,慶忌只能將晏嬰束之高閣,給予壹個“太保”之位,讓晏嬰可以頤養天年。
  這些年來,晏嬰與季劄、孫憑壹樣,退居二線,卻也不是不問世事。
  晏嬰擔任諸公子的先生,傳道受業解惑,同時偶爾到稷下學宮講學,在自己的晚年,收下了不少弟子,也算是開宗立派的壹代宗師。
  晏嬰,成了諸子百家中,“名家”的開山鼻祖。
  何為“名家”?
  又稱訟者、辯者、察士、刑名家。
  吳國的禦史中丞鄧析,屬於法家,兼名家,屬於名家當中的刑名派。
  名家“辯者”以嚴謹邏輯思想而聞名。
  鄧析、計然、範蠡、文種等人其實都算得上名家,因為他們學術頗雜,都有所涉及。
  誠然,晏嬰並沒有為慶忌出謀劃策,治國理政,在文化教育的方面,是不可磨滅的。
  所以慶忌依舊是敬重晏嬰,對晏嬰“執師禮”。
  “唉!”
  慶忌看著兩鬢斑白,臉上的皺紋如車轍壹般,垂垂老矣,印堂發黑的晏嬰,忍不住長嘆壹聲,說道:“晏子,人生若奔騰之流水,離開美好之山河而去矣。”
  “豈不可惜乎?”
  聞言,晏嬰微微壹笑,說道:“大王此言差矣。”
  “人生自古誰無死?若吳國之先祖泰伯、周章長生不死,大王或將如升鬥小民壹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或是有機會為他們奮勇殺敵,為國建功……”
  “這天底下,又豈有長生不死之人?”
  “老臣,已是耄耋之年的老者,雖死無憾矣。”
  晏嬰的心胸,的確是極為豁達的。
  他能夠坦然的面對死亡,接受即將到來的壹切。
  正是有著這樣平和的心胸,或許這就是晏嬰的長壽秘訣?
  實際上,也正是如此。
  晏嬰生性樂觀,對生死淡然視之。
  他說人都是要死的,不論仁者、賢者、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從來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規律。
  他始終保持樂觀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晏嬰輔佐齊國三公,壹直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
  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
  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
  不僅如此,晏嬰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
  晏嬰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脫粟之食”、“苔菜”,可謂“食菲薄”。
  簡而言之,就是粗茶淡飯素食當家。
  他說到做到,言行壹致!
  “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
  慶忌微微頷首道:“晏子的確隨和大度。晏子,寡人欲擇儲君,不知晏子認為,在寡人的諸公子中,何人可當此大任?”
  “……”
  晏嬰顯然是沒有意識到,慶忌會問出這種問題。
  不過,既然是國君發話,晏嬰豈能避而不談?
  “大王是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自然是真話。”
  “若是真話,老臣以為,大王當立公子鴻為儲君,善。”
  晏嬰緩聲道:“公子鴻有賢君之風,才德兼備,在朝野上下,廣受好評。”
  “老臣已經能為大王預料到,若公子鴻繼位,則勵精圖治,吳國必將迎來大治,萬民受益,國力日強。”
  頓了壹下,晏嬰又道:“若是公子恒日後繼承大統,怕是如大王壹般,銳意進取,開疆拓土,而枉顧黎民之生死……”
  聽到這話,慶忌又好氣又好笑的道:“晏子,妳這是在拐彎抹角的教訓寡人嗎?”
  “老臣不敢。”
  晏嬰還很幽默的朝著慶忌眨了壹下眼睛。
  實際上,對於慶忌這些年來窮兵黷武的開疆拓土,晏嬰是頗為不滿的。
  在吳國生活那麽久,晏嬰已經將這裏,當做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因為,不論如何,晏氏壹族已經在吳國安家落戶,與國同戚。
  榮辱與共!
  晏嬰又怎能不在乎吳國的興亡榮辱?
  這跟晏氏壹族的利益是掛鉤的。
  “晏子,寡人的看法,與妳不謀而合。只是,自古以來,廢嫡立庶,取禍之道也……”
  慶忌搖搖頭道:“公子鴻略賢於公子恒,若日後繼承大位,壹定大有作為。”
  “不過,寡人以公子鴻為儲君,將公子恒與王後,置於何地?”
  難道非要慶忌廢黜王後季蔲,改立如夢,讓公子鴻順理成章的成為嫡長子不可嗎?
  這樣的事情,真的能服眾嗎?
  “那就看大王是要求穩,或是要求大利。”
  晏嬰悠然自在的說道。
  實際上,對於吳國的立儲之事,晏嬰並不打算摻和進去。
  正所謂搏壹搏,單車變摩托。
  慶忌要是立公子鴻為儲君,再不濟也能保本保息,不虧。
  要是立公子恒為儲君,要麽讓吳國勃興,完成慶忌未竟的事業,要麽就是讓吳國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若寡人要立公子恒為儲君,則當何如?”
  慶忌試探性的詢問道。
  聞言,晏嬰緩聲道:“也無不可。”
  “對於大王心中的憂慮,老臣或可揣摩出壹二……”
  “對此,老臣只想告訴大王,吳國現在家大業大,折騰的起。”
  “……”
  晏嬰不愧是晏嬰,壹語中的!
  如戰國時期的秦國,自商鞅變法後,有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這六代國君,為秦王嬴政壹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他們就沒有出過差錯嗎?
  有!
  歷代秦王犯的錯誤壹點都不少。
  “橫成則秦帝,縱成則楚王”,這句話能念叨到秦滅六國之前。
  哪是因為秦楚之君沒犯過錯,更重要的來自於秦楚的地緣特點容錯率更高。
  鄢郢之戰,楚國把國都都給丟了,可轉年楚軍反攻就能把秦軍打得落花流水。
  蕞之戰,龐諼壹口氣打穿上黨、河東、河西,壹直推到鹹陽旁邊,可轉年秦國還是活蹦亂跳。
  在妳死我活的大爭之世,沒有人會不犯錯,最終的勝利者是靠犯錯還能活下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